布道先知 翟辅民
Robert Alexander Jaffray

严佩娴

寄居时期:1873 - 1945
在华时期:1897 - 1928(约)

翟辅民牧师之所以有让后世人称颂的成就,上主对他有特别的感召和带领,固然是重要因素。他一生所行的道路,深受家庭和性格所影响。为人果敢、坚毅,富创业精神。顺服圣灵带领,终身以传福音为己任,义无反顾。神又赋予他先见之能,开拓许多当时福音似无法达到之地,成为日后宣教士的典范。 翟辅民(Robert Alexander Jaffray, 1873-1945)的祖父母原籍苏格兰,以务农为业,勤劳朴实,是敬虔的基督徒。他们育有七子二女,其中一人是翟牧师的父亲。幼怀大志,抱负不凡。1852年,年方双十,便告别家乡,只身远渡重洋,到当时充满艰险和机会的新大陆-加拿大,开创新天地。凭着冲天干劲,翟辅民的父亲于中年时看准机会,买下《多伦多地球报》发展出版事业。这份报纸后来成为多伦多最大的报纸。他还发展其他事业,获利甚丰。

辅民于1873年12月16日在多伦多出生,是家中的老二,父亲终日在商场上打滚,对信仰并不热衷,但母亲则是敬虔的基督徒;这方面对翟牧师颇有影响,少年时的翟辅民属灵生命活泼,在教会内热心事奉。

献身事主 义无反顾

与父亲相同,翟辅民的人生转捩点亦在年方双十的时候。1893年,美国的宣信博士,接受了神的使命,发起向外差传福音运动。他组成了宣道会,到处演说呼吁信主的年青人,听候神的差遣,往普天下未有福音的地方传福音。那时的翟辅民听到神呼召的挑战后,并非毫无挣扎。反之,他找出许多理由与神争辩,说自己没有特别才干,又缺少准备,内心的挣扎使他苦闷不堪。最后,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反抗了,终于低下头来说:“主啊,我在这里。”然后把自己的身与心交付那向他显示异象的主。

翟辅民不但要奉献给主,且要到当时社会落后、政治混乱的中国传福音。这消息像炸弹般投入他的家,引起轰然巨响。先是他的父亲强烈反对,继而是他的兄长,终日为此事与他争吵得面红耳热,甚至威胁要将他的名字在家族中除去。年轻的翟辅民则不为所动,他早已视荣华富贵为敝屣,一心只顺服神,及惦念祂所托付的异象。最后,翟辅民的父亲只好让步,冀望儿子只是爱冒险,当吃尽苦头,“鸟倦知还”后,便会回转,其爱子之情可见一斑。就是这样,翟辅民便往纽约入读宣信博士所创办的圣经学院,受训时间共三年。

梧州拓荒 传道训练

三年时间过去了,向未得之民传福音的心志,在翟辅民心内比前更强烈。1897年,宣信派遣四名宣教士前往中国,翟辅民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是高乐弼医生,日后亦是著名宣教士。他们受差派前往中国广西一个叫滕县的小地方,学习当地语言。由于实在言语不通,所以花了一整年在那学习语言,没有什么实际工作,后来便迁往梧州。当时的梧州是广西的门户,在两广交界,为一通商大埠,这后来成为华南宣道会的大本营。

1900年是中国和西差会灾难的一年。“庚子拳乱”,宣道会共有36人殉道,仅次于内地会的79人。为逃乱,建道圣经学院员生及一些平信徒来到澳门,神打开了澳门的福音之门,福音在那十分兴旺。这时候,翟辅民牧师与女宣教士杜娜小姐结婚;亦于同年,高乐弼医生回国,翟牧师接手建道圣经学院院长之职。领导建道期间,他专心致力教育,逐渐将手上的工作转交别人,全副精神放在教学上。

教育印务 专心开拓

翟辅民曾有一段时期在父亲的出版机构任经理,体验到文字的力量,遂兴起出版刊物,解释圣经真理的心愿。1911年,他创办了宣道书局,认为圣经真理才是人们最需要的灵命食粮,所以索性定这份刊物为《圣经报》(注),自任编辑,将讲课用的材料,整理后出版。《圣经报》于1913年春天面世,全盛时期,销路遍及全中国,以至边境、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大小城镇。它不但能造就信徒,亦为各地传道人提供讲道资料。

《圣经报》最初试用通顺的粤语出版,后来改用文言和官话两种版本同时出版。“五四运动”后,中国文体革新到达高潮,《圣经报》亦改为白话文。内容除解经外,亦注重对外传福音,分析圣经预言,为真理的道,竭力争辩。其实宣道书局是翟辅民的私人产业,他却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福音南下 华人先锋

1925年,宣道会在广西的工作发展迅速,全省共有77个堂会,福音达至少数民族。翟辅民牧师任建道圣经学院监督,兼广西宣道会协会主席,事工范围南及越南。
其实,“往南洋去”这呼声在翟辅民脑海已盘萦多年。在南洋众多国家中,最吸引他的是当时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即现时的印尼。这是南洋最大的国家,大小岛屿3,000多个,人口繁多,当时已有7,000多万人,华侨占300万,许多城市有成千上万华侨,但从未听过福音。1927年底,翟牧师对南洋情况已搜集了相当多资料,他在中国传道亦已有30年,越南的工作也发展了十多年,这位孜孜不倦的福音战士,此时已清楚知道神要他往南去。

1928年元月,他离开中国,只身往南洋视察。同工建道圣经学院院长黄原素牧师稍后亦到马来半岛及新加坡。翟辅民一生只有一个目标,传主道,抢救灵魂,是那一个差会的事工都无关宏旨。因此,他看准了一个策略,就是南洋的工作,应由华人教会承担。于是协助组织了华人教会第一个向外布道的差会“中华国外布道团”,认定远东区的福音工作,应由远东人负责,西教士只从旁协助。他这“本地化”的思想,比其他人早产生了十年。本身是宣教士的王载牧师,担任布道团团长职位30年之久。

事实证明翟牧师的看法是正确的。1941年“中华国外布道团”已成立13年,在该会的报告书上,他指出,过去该团在南洋工作,中国同工已发展到20人,西国教士超过30人,另有140位本地同工。他们分散在全印尼、新畿内亚及附近国家和岛屿,共有139个福音基地。在锡江有圣经学校,学生209名,另有13间初级圣经学校,共有学生479名。

忘我无私 全献与主

为拓展南洋工作,翟辅民并不吝啬自己的财产。前面已说过,他在梧州办印务,是他自“掏腰包”。发展南洋时,某一年他乘假期回国,将父亲去世留下给他的财产和自己的存款提出来,携回远东,在距新加坡北面300哩的金马仑高原,购了一幅地皮,和一幢大宅,作为开发中南半岛工作的基地,在那兴建圣经学院和同工公寓。

此时,翟辅民已大部份时间留在南洋,但由于曾长期在梧州居住和工作,唯一的女儿亦在当地出生,所以仍没有将家迁离梧州。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掀起太平洋战争,烽火逼近南洋,翟辅民为要照顾印尼几十位同工,不愿独自飞返美国,遂再回印尼。后来日军占领印尼,所有西教士均被集中扣押起来,翟辅民一家三口亦难幸免。他们获准暂聚一起,当男女分营时,翟辅民便和妻女永别。翟牧师在集中营三年半时间,于1945年7月29日,大雨滂沱的晚上,在睡眠中安息,终年72岁,只差一点点时间便可以看到和平的到来。

战争结束,翟师母和女儿翟萃珍到美国居住,未几翟师母辞世。萃珍小姐在中国出生并受教育,能操一口流利粤语。她稍后亦继承父志,到远东宣教,开荒布道。

注:《圣经报》于梧州创刊,1932年迁上海出版,1949年再迁香港,1973年7月停刊,同年10月复刊,1976年12月再度停刊。一份纯以释经、护教、造就、传福音为主的刊物,能维持超过60载,实属难能可贵。2000年底,《圣经报》以《圣经报-文摘》的形式再次复刊,以简体字发行。

参考资料:

1.  《翟辅民传》,林证耶着,宣道出版社1981年修订版。

2.  《华人教会新突破-华人宣教先锋南洋拓荒史》,香港差传事工联会1999年初版。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