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默想


耶稣由加利利海边开始传上帝国的道,一路往耶路撒冷前进,在那里受难、复活,完成道成肉身的旅程。如果耶稣的诞生与传道是福音书的序曲,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可说是高潮所在。这短短的几天当中,耶稣经历人世间的最大不幸,他被爱徒出卖,也由君王般的受拥戴变成受厌弃的死囚;此时人们唾弃他,门徒也不了解他,只会争权夺利,计较谁最大,就连他被捕的当夜,门徒只顾四散逃亡,这个上帝国度的生活与信仰团体,随即瓦解。然而,因为耶稣的复活,颠覆了一切人类的历史与经验法则,也扫尽死亡与失败的阴霾,从此门徒终于明白耶稣的福音,改变生命,勇敢宣扬。高潮就这样在受难的过程中让人绷紧神经,在复活的兴奋中有力的结束。

  如今我们纪念这些日子,再次体会耶稣受难到复活的过程,实在是基督徒灵命的大事。我们在受难周以纪念、灵修或禁食祈祷感怀耶稣的牺牲,自我约束,不举行庆典、欢宴,强调严肃的态度,由此就可知这个节期在我们信仰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日(礼拜一)

经文:马太福音26章6~13节

  耶稣来到伯大尼西门的家,有一个妇女(约翰福音记载是马大与拉撒路的姐妹马利亚)倾倒极贵重的香油在耶稣头上。此事引起耶稣的门徒不悦,认为这是浪费。他们设想这瓶香油如果卖钱,可以帮助许多穷人。这瓶香油到底值多少钱,足以让门徒生气?马可福音与约翰福音都说它可以卖三十两银子,确实是相当昂贵的东西。

  门徒的想法不见得有错,但耶稣却称赞这位妇女所做的是美事,并且说这香油是为安葬用的,普天下都要纪念这件事,而他将不再常与门徒同在。显然耶稣与门徒对此事的观点有极大的差异。耶稣在这时刻将面临苦难,这妇女的香油如同无言的安慰,门徒却为这香油不能成为有形的价值来救济穷人而动怒。耶稣所想的是珍惜临终前稍纵即逝的分秒,门徒却只耽心行善的问题,而这是平时就应该要做的事。可以说耶稣此时注重信仰的关怀、属灵的价值,门徒则比较在意社会关怀、物质的价值。这种差异可说是在圣与俗的关心上有程度与先后的不同。门徒以入世、重现实来考量,未能感触属灵的境界,自然无法与耶稣同心而行。

  人性随世俗而动,但是虔诚的宗教情操使人超越。我们注重社会关怀,而信仰的热忱与敏感度也不能忽略!这位妇女所做的,正是门徒所欠缺的。

默想:
  1.平日行善就是基督徒吗?
  2.上帝不需要献祭,也不住人手所造的殿,我们如何表达虔敬?
  3.当你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没有想到如何奉献给上帝?
 

【返回目录】        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