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灵程 第四十一篇 摩西之爱国热

第四十一篇 摩西之爱国热

于旧约时代,作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工,对于希伯来民族有密切关系,于犹太历史上大放光明的,当首推以色列会众的大领袖摩西。我们读摩西事迹,见其对于爱国的热诚,不但关于种族方面,也是系乎宗教方面。所以摩西之爱国热,大可为基督徒爱国的模范。按摩西生平享寿一百二十岁,显然可分为三个时代,每一时代历四十年。

一、为学时代——暴动

摩西自幼长在埃及王法老的宫中,求学的机会,自然是非常优美。所以就「得了埃及的一切学术。」直到四十岁的时候,他的学识智慧,自是远超常人以上。他也是富有爱国思想,种族观念的。从来学界人的爱国心,或较大些。况在摩西的同胞,深受埃及人的虐待,为埃及人当牛马,他怎能忍气吞声的袖手旁观而不顾呢?所以他一日出去见同胞为法老工作工,受督工的责打,立时显出他的爱国热诚,即「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将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里。」摩西在这个时代,他实在大有学问,大有才能,他的爱国心也未尝不对;不过仅凭血气,举手打人,作出暴动的事来,这种办法就不对了。

究竟摩西任着骄傲血气作事,有何所成就呢?不过只有失败,完全是失败而已。不但是于同胞无益,恐怕是越发给同胞加上重担了。若不是急急逃走,怕连自己的性命也要丧上了。可见摩西当幼年时代,他的爱国心虽然是对的,要作甚么爱国的事也是应当的,不过只因他的办法不好,就失败到底了。所以他这次的举动,大可为我们爱国的鉴戒。

二、牧羊的时代——稳健

摩西见打死人的事泄露了,就急急躲避法老,逃住米甸去,在那里牧羊四十年。想摩西这样大学问的人,在旷野度苦寂的生活,消磨了四十年工夫,这不是把光阴太荒废了。究竟这四十年,何所成就呢?神何以将这样一个大有用处,大有作为的人,安置在旷野里,虚度光阴四十年呢?真是叫人大惑不解了。而且摩西此时的爱国热,那里去了。岂是只有五分钟的热心,一遇见阻难,即完全灰心到底么?决不能的,想他在牧羊的时代,虽在旷野牧羊,他的眼中不时看见同胞作工的苦况;他的耳中不时听见同胞受暴虐的哀声;他的心中真是忍受不住,如此一年一年的过去,若不是有宗教的观念,谅早已不能忍受了。幸尔他深知有神的旨意,使他在这期间学会了忍待神命,顺从神旨;而且学会了谦卑,爱心,信托。他这样忍待的时日愈久,爱国的热度愈高,所受的煅拣愈多,救同胞的心亦愈切。不过再不敢轻举妄动,在他这样不显于表面,不见于动作的爱国热,更是他所以成功的最大原因。

光阴荏苒,不觉四十年已过,神的诏命临到他,叫他看见火焰中荆棘的异象。使他觉出以色利人所处的地位;所受的痛苦;并神的保护;要使他速速遵从神命,领他们从埃及出来。不料摩西此时竟慎而又慎,不敢冒昧从事,遂一而再的推辞,不敢奉命,直等得到有十足的凭据,确实的有了把握,方毅然遵命而不辞。看他这是何等的慎重?何等的稳健?可见人只有学识,没有阅历,是不能成事的。

三、成功时代——灵能

摩西第三个时代,是从八十岁列一百二十岁,为成大事功的时代。即率领同胞脱离法老,出离埃及,经过旷野,奔往迦南。且是胜了神民的仇敌,成功了神的旨意。并且建立会幕以为会众与神交通之所。种种丰功伟绩,皆是我们灵界事业的表征。按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一切的经过,正是表明信徒的灵程,必经之路。如出离埃及,正是表明信徒脱离世俗,经过旷野,有如信徒自得救至成圣期间所有的经过。我们看摩西如何率领百万会众,不再作世俗奴隶,专诚事奉神,这事功有多大呢?其在旷野建造会幕,适可以表明我们今日建立教会,我们看他如何谨遵神的命令,处处遵照天上的样式,用神所指示的材料,终至建成神所悦纳的会幕,足可以深深教训今日信徒,当如何按照主的吩咐,建立教会的大事工。

人能如摩西之爱同胞,方为真爱同胞,因为摩西在同胞身上,所成的事工,不但是救他们脱离身体上,表面的痛苦,不再作法老的奴隶;也是教他们得到灵性上,种种的幸福,使他们成为神的真儿女,确实经验宗教生活,如此使同胞得获有关于身体,有关于灵性,双方的幸福,方为真爱同胞呢?他为爱同胞亦有莫大的牺牲:(一)情愿牺牲一切所有而不惜,甚至连埃及王位一并牺牲,因他看为基督受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二)不但牺牲世上尊贵荣耀,而且连性命亦愿牺牲。所以他凭信离开埃及,不怕王发怒。(三)不但愿为同胞牺牲身家性命,连灵命亦愿一并牺牲而不辞。如当百姓犯罪拜金牛时,神欲灭绝全会众,即在神前为百姓祷告说:「这百姓犯了大罪——尚或你肯饶恕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三十二31-32)如此情愿自己从神的生命册涂名,不愿同胞灭亡,真可算是爱同胞到极端了。

今日一般爱国的青年志士,果为同胞有何牺牲呢?为同胞成何事工呢?法国罗兰夫人有话说:「人若只是口中说些爱国的话语,面上显出爱国的态度,究不能为同胞有何牺牲,我不愿国中有这样的人。」未知我们爱国的热忱是如何表显出来呢?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信息精选Messages, 灵修欣赏Devotional Articles and tagged .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