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所(召会,呼喊派)

I. 缘起及发展

聚会所最主要的创办人是倪柝声,他是福州人,原与布道家王载、王峙兄弟同工。在1923年他与其他同工脱离美以美会,正式于福州创立聚会所,是中国最早的自立教会之一。后来由于他激进的教会路线,乃与其他宗派教会,甚至独立教会都渐行渐远。但是他讲道的恩赐,及文字工作的影响,可以说是在中国教会中,无出其右的。然而倪柝声本人也是常引起争议的人物。在抗战期间,他为了筹募同工的生活费,成立了生化药厂,并自任总经理。聚会所内部同工有许多人群起反对,倪柝声因此隐退数年。但是引起更多争议的是他的私生活,因为中国政府在五十年代控诉倪柝声时,其中最引起震惊的是有关他的男女关系问题。最近香港建道神学院院长梁嘉麟博士所写的倪柝声传,再度引起喧然大波。这件事可能还不容易很快水落石出。1949年,由于国共内战激烈,倪柝声乃将在山东烟台的负责人李常受调往台湾,开始了后五十年聚会所的另一阶段的发展。李常受有组织的恩赐,在十五年间,使聚会所在台湾由零发展至四万多人。然而由于李常受心胸狭窄,独裁专权,自六○年代末期开始,一连串的分裂,导致许多主要同工(如美国的江守道、王国显、香港陈则信、台湾的林三纲、邵遵澜等)纷纷脱离李常受的组织,使聚会所在台湾的发展大受影响。七○年代开始,李常受又转往美国发展,颇有成效,因此美国的聚会所有许多西方人士参加。1986年开始,他们不再自称“会所”或“小群”,而改称“召会”。九○年代李常受在加州会所举办的特会中,领导会众呼喊“我是神”,引起许多人的批评。因此他晚年的许多言行,争议性很大。

II. 主要特殊神学观点

1.教会观:这是聚会所最独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一点。他们不但坚持“一地一教会”的原则,而且攻击宗派教会(称为公会)。结果聚会所自己本身成为最大的宗派之一。他们也攻击其他独立教会,称之为“半路凉亭”。总之,凡不属聚会所的教会,都是不属灵的教会。这种孤芳自赏、自以为义的心态,是造成聚会所与其他教会冲突的所在。会所早期领袖之一的俞成华医生之长子俞崇恩弟兄,就曾很沉痛地说,以前他以为“会所之外没有弟兄”,在劳改二十多年之后才觉悟:“会所之内有犹大,会所之外有弟兄。”2.属灵观:倪柝声所著的《属灵人》及《人的破碎与灵的出来》,是他的代表作,也代表聚会所的属灵观。基本上他们承续英国弟兄会的观点,强调“灵魂体”的人性三分法。但是由于过份简化地看待人的诸般问题,导致生活上里外不一的现象。同时,聚会所有强烈的“反智”倾向,排斥任何用理智思考信仰的途径。李常受后来提倡的“祷读”运动,就是一种明显的迹象。3.解经法:聚会所偏向“灵意解经”的方法。倪柝声本人的解经大部分都是如此,这不但影响聚会所,也影响所有的中国教会直到如今。“灵意解经”的危险,就是容易走到“私意解经”的地步。今日所有的异端,无不采用“灵意解经”的方法。4.基督论:李常受的基督论引起许多争议,因为他常常有一些引起误解的“怪论”,如道成肉身的“生神熟神”论、圣餐的“主小我大”论、圣子就是圣父论,以及“我就是神、神就是我”论等。因此有人认为李常受是受新纪元运动影响的泛神论者。其实有许多时候是因为他语焉不详,又常创造一些新词汇所造成的误解。同时李常受也可能想走出西方神学的框架,别树一帜,因此才出现许多令人侧目的“新理论”。


III. 李常受所采用的特殊发展方式

自1950年代开始,直到他1997年过世为止,李常受领导聚会所将近五十年。他极擅长组织群众,也很会推陈出新。他所推展的一些别具特色的方法如下:1. “福、家、排、区”教会结构其实这是“小组模式”的先驱,其意义是:“福”─传福音;“家”─家庭聚会;“排”─由十位左右会友组成的小排聚会;“区”─四、五个小排在一起的区聚会,主要是一起擘饼及见证分享。目前聚会所的主日聚会也以自由见证分享为主,没有一般教会的讲道,偶而会用李常受的讲道录像作为信息。2. 祷读李常受所推动的以圣经的话来祷告(即“祷读”),其实就是中古世纪天主教修道院所用的个人灵修方式,称之为。但是李常受将之推广为会众集体的灵修方式,这是他推陈出新的创意。3. 呼喊主名李常受强调信徒呼喊主名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因此聚会所的弟兄姊妹无论见面、聚会中,都会口里说“噢!主啊!哈利路亚!阿们!”。特别在聚会中,更是此起彼落,有时声势惊人。但是倪柝声本人却极反对在聚会中呼喊,认为会操纵群众心理,造成歇斯底里的现象。

IV. 近年来的发展

1. 聚会所的分裂李常受的领导作风是倍受争议的,因此造成众叛亲离。在台湾,1950-65年的十五年间,聚会所迅速发展到四万人,成为台湾第二大教派。但是随着一连串的分裂,人数锐减。离开李常受的领导人物包括倪柝声时代大多数的同工,如菲律宾的缪绍训、新加坡的陆忠信、美国的江守道、王国显、香港陈则信等人,还有少壮派的核心同工如林三纲、邵遵澜、史伯诚、何广明等。离散的信徒则有许多人进入了像新约教会等极端教派。2. 国内“呼喊派”的形成1970年代末期,海外聚会所的弟兄姊妹回国探亲时,将李常受所推动的“祷读”及“呼喊主名”等聚会方式引入国内。因此国内称之为“呼喊派”。后来甚至有人传出要靠“常受主”才能得救的说法,但是未必是来自聚会所正规的教导。但是李常受虽知情,却不肯出面积极纠正,也是令人扼腕的。总之,“呼喊派”在中国曾引起不小的纷争,许多异端创始人是出自呼喊派。3. 海外“召会”的发展1970年代李常受开始往海外发展,当时美国正是新兴宗教蓬勃发展的时候,因此特别在美国成果斐然。因此目前美国的聚会所往往是中、美信徒聚集一堂的状况。目前聚会所自称在全球有2400个会堂,其中六百多个在台湾,其他在海外。但是不可否认地,聚会所可能是华人所创立的教派中,在非华人环境中宣教成果最好的一个。4. “后李常受时代”的变化1999年六月李常受病逝于美国加州,对聚会所有很大的冲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会领导人的接班问题。可以预见的是,过去那种威权领导的方式,已经不可能复现了。另外一个许多人关心的是:聚会所是否会与其他的教会恢复交通?最近有一些迹象显示,他们有可能会逐步走向与其他教会恢复交通的情况。

V. 如何面对聚会所?

1. 聚会所应该被视为“极端”教派,但非“异端”团体。2. 对倪柝声的神学和路线,与李常受的神学路线应该区分来看。3. 对聚会所的信徒应该予以尊重与接纳,但是若有机会应该与他们有敞开的交通。4. 若有人对聚会所感到好奇,应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