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五月二十三日 徘徊门外

五月二十三日 徘徊门外

我们一生做事,徘徊门外的时间很容易太长。

我们讲道就容易犯这种错误。

讲道要表达一个主题,当然应该提供历史的背景,加以铺陈。可是我们常常把太多的时间用来讲开场白,等到转入主题,时间已经无多。特别在今天,讲道长过二十分钟,听众就会不耐烦。

我们在读书的事情上也会犯这种错误。

很多学生读书,大多点到即止,不求深入了解。读书要深入,就得下功夫,要有恒地钻研;不是每个学生都愿付出这种代价的。结果,是每一科都只能沾一点儿边,从不能登堂入室。要得到圣经中所蕴藏的宝贝,只是徘徊门外是没有用的。

我们在交朋友上也会犯这种错误。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都有“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之感,原来友谊的建立需要下功夫的,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单是表面肤浅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内心的深相契合,能肝胆相照。

我们与主基督的关系也会犯这种错误。

许多人与主基督的关系也是徘徊不前。他们敬佩主,像英国诗人布朗宁所说的,相信基督的真道是真理。他愿意做基督徒,可是基督要求我们完全的摆上。做基督徒需要全生命的奉献,可是一般人在全身心奉献的大门口便停步了,他们在门外徘徊。

《花香满径》五月二十二日 付代价

五月二十二日 付代价

耶稣帮助人、医治人,付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那个患血漏病的女人,偷偷的走近祂,摸祂衣服的繸子,以为耶稣不知道;但是主耶稣转过来身来向她说话,因为有能力从祂身上出去(可五30)。

保罗·图尼尔在他所写的《医生手记》这本书中,谈到一位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医生的故事。这位医生有时会按手为人治病,可是后来他放弃了,因为他受不了这种治病方法在他自己身上所产生的后果。他说:“比方我的病人患的是咽喉火,祷告后,他的病霍然痊愈,可是我自己却立刻患上了同样的病。”

图尼尔接着说:“我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妻子,我们立刻想起一件我和她常常注意到的事,这就是每逢我们为别的夫妇排难解纷之后,当天晚上,我们自己也会口角一场。”

要帮助人而自己不付出代价,是办不到的。要帮助人一定要自己真正亲尝他人的酸甜苦辣。我们最大的矛盾是想领受,很少付出。

我们在交友上是如此。

有一种所谓的友谊是守财奴式的。这种人只想从他的朋友那里得帮助、得安慰、得力量,自己却一毛不拔。有一种人可以滔滔不绝向朋友诉苦,可是他的朋友要是向他诉苦,他却不想听。也有一种人处处觉得人家有义务尽朋友的责任,人家若要求他做什么,友谊对他便成了一种负担。

我们在教会里面也是如此。

教会中有一大群人,总是讲希望教会为他们做什么,老是说他们要的没有得着;可是却不愿教会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或者等他们来为教会做什么事。他们要利用教会,却不愿为教会所用。

我们在与主的关系上也是如此。

许多人长远的把主放在一边。我行我素,要到需要祂的时候才去找祂。我们要的时候才找主,可是从没有想到,主也要求我们给祂。

人生无可避免的要有所付出,这是在凡百事上成其伟大应付的代价。一个只知贪图舒适、安乐的人,绝不会懂得什么叫做伟大,也不会了解成其伟大所要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