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四月七日 要有准备

四月七日 要有准备

赴礼拜前应有充分准备。

要是每位信徒来礼拜堂之前,甚至在路上的时候,能够用几分钟默想天父,为自己、为讲员、也为要参加崇拜的人做个祷告,聚会的光景会完全不同。

参加崇拜,是为了寻求主里的交通。

到礼拜堂聚会不应该只是一种习惯、一个迫不得已的任务、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而应该是一种从心底里发出的努力,要走出这个世界来寻求与天父和肢体的交通。

人的一生事业要成功,其中一个大秘诀就是我们凡做一件事都知道为什么要做它。我们到礼拜堂去,是因为我们需要与天父和祂的子女有亲密的灵交。

赴礼拜时,要有把自己完全献上的决心。

做礼拜而只想有所获的人,到末了会一无所获。我们赴礼拜要有摆上的决心,放下我们的喜好,摆上我们的祷告,献上我们的忠诚,摆上我们的爱心。任何聚会要成功,一个茶会要充满欢乐的气氛,永远得靠参加的人肯放下自己,投入到聚会或者茶会的融洽气氛里面。

赴礼拜也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听到人说:“我已经不去做礼拜了,因为什么也得不到。”对这种人我们很可以问问他:“你赴礼拜有没有想到过献上些什么?有没有敬虔地献上你的爱?有没有谦卑地和信徒们交通?”

要是我们赴礼拜不只是身体在那里,也带着我们的心,我们的爱,我们的敬虔,我们的祷告,我们做完礼拜出来时,一定能伴着这“世界的光”,也就是主基督走回到这世界里来。

《花香满径》四月六日 灯光

四月六日 灯光

在印度边远的地区,即使在今天,街上仍旧没有路灯,屋里也没有电灯。他们仍然用简陋的小油灯来照明,也就是当年耶稣在世上所用的那种灯光。

在这种乡村地区里有一座庙,庙里的屋顶上挂下一个巨型的铜架,架上有一百个可以放小油灯的槽。现在这个灯架是空着,因为没有灯,庙里还是暗的。

晚上当地的人来拜神的时候,人人都带着他们的小油灯,经过暗黑的街道来到庙里;然后把他们自己的灯放在那个大铜灯架上,装进灯槽里。

庙本来是暗的,当拜神的人陆续走进庙里来,庙也就变得越来越亮;等于一百盏灯都放上了灯架,庙变得明亮如白昼。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让庙能够大放光明的是拜神的人所带来的一盏盏小灯;一个教会的兴旺与否,也得看每一位信徒是不是能作出小小的贡献。

教会主日崇拜不能专靠牧师,信徒也有他当尽的本份。

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既热烈也迫切,讲员踏上讲坛,受到这份火热情怀的感染,充满灵力;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冷淡消极,毫无生气,讲员觉得仿佛在对着一面石墙说话。

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火热异常,讲员的心也给他燃着;有的教会聚会时灵性一片软弱,让人心里直打哆嗦。

有的教会聚会的气氛充满爱心,讲员即使讲得不好,也能得到听众热烈的欣赏;有的教会聚会气氛十分挑剔,缺乏爱心,即使讲章是用心血写成,讲出来也是毫无生气。

讲道的人都知道,崇拜的成功要靠会众;讲道的好与坏,一半以上决定于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