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二月八日 一个小钱

二月八日 一个小钱
英国格拉斯高城的圣约翰礼拜堂在一九六九年庆祝成立一百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次盛事,他们出版了一本很有意义的特刊,里面对这家礼拜堂的历史有简短而生动的记载。

在那许多有趣的史实里面,有一件事特别值得一提,这便是圣约翰堂一八四五年六月八日开幕的故事,那天所收的奉献如下:

纸币:面额一百镑的两张,二十镑的二十二张,十镑的七张,五镑的九十五张,一镑的四百四十四张。

金币:旧一镑的一枚,新一镑的十枚,新半镑的二十三枚。

银币:五先令的五十二枚,美元一块,两个半先令的四百二十枚,一先令的六百二十七枚,半先令的三百九十三枚,四便士的五十三枚,三便士的两枚,两便士的一枚。

铜币:一便士的四十八枚,半便士的四十二枚,还有一个一分的小钱。

当晚又收到十二镑三先令四便士的奉献,再加上当天不能参加的人的捐项八镑两先令九便士。这天的总奉献是一七七九镑十七先令十便士,和那一枚小钱。

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一枚小钱,是谁奉献的呢?他为什么要捐这枚小钱呢?

答案可能有三个:

这枚小到不能再小的钱,是由一个吝啬到不能再吝啬的人捐出来的。

如果这个答案是对的,这枚小钱可以代表那一点只肯把少到不能再少的钱捐给教会的人。今天的确有人,他奉献给主和社会的时间、才智、金钱,委实少得不能再少。

这枚小钱也可能是那个寡妇的小钱在现代生活里的再现(路二十一1-4)。

这枚小钱可能是某一个穷苦的信徒全部所有的,要是的确如此,它至少可以值一百镑。

有些人的确尽力奉献,把养生的都献上。

这枚小钱也可能是某一位信徒在这个纪念性的礼拜天,把他口袋里所有的都捐了出来,包括纸币、银币、铜币和那最小的一枚小钱。

这代表那些有钱却肯把他所有的统统奉献给主的人,一文也不为自己存留。

能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一点也不留下,完全献给主的人有福了。

一个小钱,三种光景,你属于哪一种?

《花香满径》二月七日 我记得……

二月七日 我记得……
我记得从前的日子——看见飞机会不相信我们的眼睛。

我也记得汽车是十分罕见的时候。

我也记得第一座无线电收音机的出现。

我记得最早的原子笔,十分名贵。

我记得几块铜板可以买三个大苹果,一加仑汽油只要几毛钱。

是不是我突然发思古之幽情,希望回到旧日的生活里去呢?当然不是。

因为我还记得一些别的事。

我记得在英国没有医药保健的日子,老百姓因为付不起医药费,以致健康得不到好的照顾。

我记得我那时要时时上疗养院去探访,因为肺病在那时几乎是不治之症。

我也记得许多儿童患软骨病,患白喉症。我不想再提这些事。

三十年代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失业普遍,我的教堂有二十一位长老,其中十九位没有工作。油船玛丽皇后号躺在河对面的船坞里,完不了工。

我目击不少的家庭,穷得连明天的面包在哪儿也不知道——今天大家都不想提这些事。

我记得那些有人富足有人穷的日子,只有很有钱的人才养得起一辆汽车;普通人要上餐厅吃一次饭,是一件大事;许多人手不停口停,根本不能休息;去欧洲作短期的旅行,连梦里都不敢想。

今天谁也不愿再回到那个时代:生活里的好享受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