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十一月二十九日 不同

十一月二十九日 不同

我刚刚读完了两本趣味洋溢的书;一本是哈利·斯图尔特爵士的传记。他是基督徒工业家,哈利信托基金的创立人;一八三八年生,一九三七年逝世,足足活了一百岁。

另外一本书是诺克写的《高原铁路史》。

从这两书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代和伊丽莎白时代间的极大不同。

道德是家庭情况的不同。

哈利爵士的父亲有十二个兄弟姊妹,他的母亲有七姊妹,他的父母一共生了十四个子女,哈利排行第十。要是哈利活在今天,很可能根本没有出世的机会。当年三对夫妻可以一共生育三十三个子女,这在一百年前是很普通事,但今天已经办不到了。

其次是礼拜天生活的不同。

哈利的父亲办有一所学校,礼拜天的生活大概是这样:晨七时学生和宜人举行祷告会;八时早餐;九时圣经课;九时半主日学;十一时崇拜;下午一时午餐,两时半主日学;过后散步;五时茶聚;六时半崇拜;八时家庭诗歌崇拜。

这是一个虔诚信主的家庭一百年前礼拜天的生活,今天成了难以置信的事。

再次是家里佣人情况的不同。

哈利爵士的住宅并不大,可是从一张大约是一八九六年折的仆役的照片来看,里面有三个园丁,一个马车夫,还有看牛的、厨师、洗碗的、洗衣的、打扫清洁的女工各一,此外还有两个园丁的妻子兼管家务。

从诺克讲铁路的书可以找到第四种的不同。

在新伊丽莎白时代,本来生儿育女的母亲,现在成了外出工作的妇女;充满敬虔生活的礼拜天,现在用来打高尔夫球,开汽车兜风;谊门富户家里的仆人,现在成了工厂里赚工资的工人,呆板纪律化的生活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自由而随心所欲的新环境。很可以维多利亚时代走的是一个极端,伊丽莎白时代走的是另一个极端。我们今天的课题,是要让纪律与自由平衡发展,互相调剂。

《花香满径》十一月二十八日 施予

十一月二十八日 施予

有座小教会居然筹募到一万英镑来翻修礼拜堂。这真叫人难以相信,因为这座教会并不很有钱。

他们靠什么筹到这笔钱呢?

他们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只要目标具体,方向正确,要筹款是比较容易的。凡是能激动想象力的东西都能够打动人心。

所发动的不仅仅是会众,也是整个教区。

换句话说,这个计划变成了全教区不分男女老幼的事业和梦想。

要是整个教区的人都能投入,当然比会众更有效。

信徒全力支持这个运动。

一座教会的领导力量大半要靠信徒自己。要是信徒能主动发起一件事,达到目的的机会便大得多。有些事要由信徒自己来领导,才能成功的。

这件事有专家的参与。

要把一件事做得真正好,最好请专家。

专家的工作要收效,得靠全教会会众的士气高,人人振奋。

教会当然不同于做生意,但用做生意讲求实际的精神来经营一座教会,应该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