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水资源紧缺的以色列凭什么做到一滴也不浪费》

  一踏上以色列这块土地,我便想起100多年前到过那里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为它描绘的一幅凄凉的图画:“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方中,我认为它首屈一指,那里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谷地是难看的沙漠,沙漠周围是一些荐弱的植物……。这是一块没有希望的、令人沉闷伤心的土地。”到了耶路撒冷,我几乎无法把这座绿树掩映、鲜花盛开的城市同一个水资源奇缺的事实联系起来。
  经过几天游览和观察,也就明白了。原来,以色列的水资源(除了地下水)全由国家控制,60%的水来自加利利湖。这里不论在大饭店门前,还是街旁花坛,每一棵树、每一支花甚至每一棵草都用电脑滴灌,凡是有绿色植物的地方,你都会发现一条条手指粗的黑色皮管,相隔半尺并行排列,仔细看,皮管上有一个个小孔。翻译告诉我们,按季节和植物特性设定程序后,电脑就会定时定量地向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不会浪费一滴”。
  水资源不足对以色列是严酷的挑战。按世界公认的标准,年人均占水量5000立方米以下者,就算贫水或半贫水,而以色列的人均淡水仅有360立方米。而每年仅有的16亿立方米淡水资源75%要用于灌溉。因此这项以不浪费一滴水为目标的滴灌技术可说是节水工程的最大成就。权威的国立水土研究所,在国家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研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喷灌和微灌分别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5%和75%。农田和草坪一般均使用喷灌和滴灌,且已高度自动化,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每台中心计算机控制周围几十甚至几百公顷的土地。技术人员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水肥的不同需要编制程序,输入计算机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发出指令,按程序给水供肥,达到要求后自动关闭。
  滴灌在城市日常生活里也十分普及,家家户户的庭园都有滴灌装置。管道埋在地表以下,地面不见水管,但树木花卉却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难怪有人将以色列称为“中东的新加坡”。
——摘自《温州日报》1996年1月12日 双休专刊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