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要义

第一章 诗歌总论

旧约圣经共分四段:第一段为摩西五经,第二段为历史书,共12卷。第三段为智慧书或诗歌,共五册,即约伯、诗篇、箴言、传道、雅歌。此五卷按内容意义称智慧书,按形式体裁称诗歌。第四段为17本先知书。按摩西五经亦有历史性质,所以我们以上研究的17卷,皆可谓历史书。今所研究的诗歌,与以上所论17卷史书,性质自然不同。以诗歌所论,纯是关系人灵性问题,即以诗歌表现人之天性与灵里的需要。历来信徒藉此五卷诗歌所得灵道的教益,所受灵训的感力,至美已深。有多少人在苦难中得了安慰,在灵性干渴时得了滋润;有多少人藉此得了属灵知识,看透万事,因而与主有密切交通。所以教中人士多重视此五卷诗歌,有称为第二‘五经’者,有称为灵性吗哪者。约伯记是英雄的诗歌,诗篇是崇拜的诗歌,箴言、传道、雅歌是智慧与灵交的诗歌。凡切慕灵道的信徒,一经展诵,莫不使他开了灵眼,于灵道中有所看见有所获得。

一、约伯——苦难问题 我们所住的世界,本是一个有秩序有规律的世界,何以其中充满了缺憾痛苦?尤其人之一生,“年虽少烦恼却多”,究竟是为何故呢?圣经亦言:善人必多遇苦难。究竟苦难是从何而来?本书的问题即以昧于苦难的由来而有的错误。撒但的错误全是出于毁谤,以为信徒敬拜神,皆是有所为而为,是买卖式的神交——“岂是无故呢?”约伯妻子的错误,是以为物质及人既皆损失,则好像神不公义,不如“弃掉神死了吧”!三个朋友的错误是存了一种因果的偏见,以为所遇苦难,莫非从罪而来。以利户的错误是自以为是,却言之比较有理,以为苦难每有神的教益。约伯的错误是以神不慈爱,巴不得有一个与神辩论的机会。这种种错误,皆是没有明白神的心。以上主所为,原是奥妙难测,皆是随其美旨作成。当狂风暴雨,阴云弥漫时,切勿惊慌,须知云满正是恩满,“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诗76:10)。耶稣说那个生来是瞎眼的,不是他自己的罪,也不是他父母的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诗119:67)。“我受苦是与我有益”(诗119:71)。

二、诗篇——祷告问题 由苦难而祷告,苦难能使人投在主的怀里。教会有时如孤舟,在风波飘摇的大海中,需要主在山上代祷;有时如会众在利非订战场,需要摩西在山上举手;有时如临大敌,需要雅各终夜与主摔跤。祈祷的对象,非抽象的,乃是惟一的、永生的、有位格的活神。祷告的方式有忏悔、祈求、感谢、代求、赞美、默念、崇拜。祷告的态度有谦卑、静默、虔敬、伤痛、喜乐、胆量、信诚、交托。祷告的时间有早晨、晚上、午时、夜间、终日终夜。诗篇是一本祷告的书,是一本灵交经验谈,更是大卫的祷告模范。信徒在祷告无力和乏味时,用虔诚的心,跪诵诗篇数首,祈祷的热诚,即不知不觉油然而生了。且知祷告的要义,并宗教的经验。

三、箴言——智慧问题 箴言书是编辑许多格言、成语、训诲、箴规,指明人当行之路,可为智慧之结晶,故名箴言。原文有规范或检制之意,是言人当躬自检束。全书为说明智慧之意义与价值,使人明白“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其中最要的意义,即智慧乃主耶稣自己,智慧即主耶稣的代名词,主耶稣是智慧之渊源与总归。书中所言之智慧,像是具体的,是位格化的,曾有“谁升天又降下来”“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箴30:4)现在我们知道,“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3:13)。这当然是指着耶稣基督。“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2~3)。本书列在诗篇以后,正是表明一个祷告的人,一个与主交通的人,方能有智慧。真智慧是在基督里,惟有祷告,使我们得着基督的心,使我们进到基督里,使我们有基督的眼光与心理,而有真智慧。一个祷告的人,方能了悟苦难的意义,接受苦难的教益;一个祷告的人,方能有属灵的真智慧,深悉人生当走的道路,视本书为人生哲学。

四、传道——胜世问题 传道书是在耶路撒冷为王的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于走遍了世路,阅尽了人情,尝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及至暮年,悔改以后,在灵的启导中回顾以往一切的经历,便恍然大悟,深觉以往一切自私、自利、自尊、自荣的劳苦经营,莫不是空而又空虚而又虚,如同捕风捉影。世界的万事万物,皆不能满足人心,惟有敬畏神,寻求日光之上的事,是我们的分。一个专在“日光之下”作人的,他一切的动作,是为己而不为人,为身而不为灵。他的劳苦、盼望、享受、快乐,莫不是虚空的虚空。这虚空的虚空,即宣布了他愚昧中的愚昧;从他那虚空的愚昧中,表现了他那谬妄的宇宙观,错误的上帝观,模糊的灵命观,狭窄的人生观,虚诞的来世观,此亦在实际生活上只为小我而不为大我之自然表现。感谢主,惟有经过了箴言书的地步,有了属灵的真智慧,胜过了世界的人,方能过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的生活哩!

五、雅歌——灵秘问题 最感我心,最吸我灵,使我时时观察全身,力求在主面前蒙主喜爱的,即是雅歌书。这是所罗门歌中之歌,是用美妙雅丽的意义词句,表现信徒与主的相属、相知、相悦、相爱。保罗说:“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教中人士,对此书之观念,虽不一致,但若以属灵的心,属灵的眼,来欣赏其中属灵的意义,未有不心被灵感、被爱化,使思想圣洁,灵性提高,得享受在基督爱中的灵交生活者。此种灵秘生活,必是先有胜世生活的背景;非超出世界,不能入灵界。先经过传道书的地步,看敬畏主是人生的真意义,方能进到雅歌书的地步,得与基督交通亲密,并明白基督里的奥秘,基督亦必向他打开灵中一切的奥秘,有如夫妇之彼此知心,一切皆敞开赤露,无事可隐瞒了。

按这五卷诗歌次序,实最有灵感的意义:人往往是遇见苦难——约伯;就去热切地祷告——诗篇;因为热切祷告,就得了智慧——箴言;既得了真智慧,即能看透世界——传道;看自古来有多少信徒因经过苦难,而作胜世的人呢!果能作胜世的人,自易入于灵界——雅歌,而与主密切相通了。但此胜世,非厌世,更非与世脱节;乃是以超世的生命,度入世的生活,其生活方能显得更崇高美丽,而有效用呢!

第二章 约伯记概论

约伯记是诗歌五卷之第一卷,且为三卷智慧书——约伯、箴言、传道之第一卷。书内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期待解决的问题,即“苦难的由来”,或“苦难的神秘”。讨论中发言的有神——撒但——约伯——四个朋友。讨论之结果,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秘钥。其中关于哲学的、传记的、启示的、历史的、文学的、神学的、救恩的。最后看见撒但失败逃避,三友偏见受责。神所爱的儿女,终因经过试炼而更认识神,认识自己(42:5),可为历代信徒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我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雅5:11)。

一、书之可凭 批评圣经者,或以此书为荒诞不经。殊不知除本书以外,新旧约圣经中,各有明言论及本书事迹之可凭:如以西结书一连三次把约伯、挪亚、但以理并称,且称他们为义人(结14:14~20)。新约中亦有雅各书称述约伯之忍耐,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5:11)。至于约伯究为何许人,论者亦不一其说:或谓为亚伯拉罕之兄拿鹤的子嗣,以约伯是住在乌斯地(1:1)。拿鹤之长子名乌斯(创22:21),其后该地即以其名为名。拿鹤原亦热心事神,耶和华神亦称为拿鹤的神(创31:53)。果如此,约伯之信仰心:“敬畏神,远离恶事,”就有本有源了。

亦有人称约伯是雅各之孙以萨迦之子(创46:13)。果如此,他必是曾与雅各全家同下埃及。据考‘盼仰’圣经年录表所载,以萨迦下埃及时,年已40岁,若约伯为其第三子,时约20岁,其诞生之年,亦即约瑟被卖之年。因经过试炼以后,又活了140年,耶和华赐福给他,比先前更加倍,他以后又活了140年。可知他遇试炼时,必是年已70岁,在世共活了210岁。约瑟去世时他已91岁,于约瑟去世以后又活了119年。照此推论,约伯死时,摩西已55岁,已在旷野牧羊15年,距出埃及尚有25年。他几时离开埃及到了乌斯地居住,圣经没有记载,谅必于70岁之前,即早已迁居了。

其友以利法,或即以扫之子,“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创36:10~11)按提幔人原是哲士(耶49:7),所以约伯记中多有智慧之言。圣经称提幔人每与以东人并称(摩1:11~12),且皆与乌斯相连,因为他们是弟兄(创22:21)。比勒达是书亚人(2:11),书亚是亚伯拉罕妾基土拉所生之子(创25:2)。琐法是拿玛人,拿玛在犹太之南。或有以琐法与以扫子洗玻原文语音相同(创36:11),即以琐法就是洗玻。这样说来,约伯记内所记事迹、人物等,于圣经他处亦各有记载,何得谓为荒渺无凭呢?或有人以本书乃戏剧式的诗歌,是以戏剧法表演人生的究竟,未必可据为事实为确论。此亦不信圣经者自愚而愚人之语,读者切勿为其所愚。

二、书之要旨 约伯记的要旨,即表现苦难之由来与价值。宗教家、哲学家与科学家,对苦难之由来问题,尤其是对义人遭遇苦难之原因多方讨论,终不能得适宜的答案。我们看约伯记对于义人在神眷顾之下,何以仍有苦难,且义人比不义的人何以遇难更多,即可显有清楚的答案了。书内称神为大能或全能的神逾30次;圣经中只有两卷,即本书与启示录,多用此称呼,为要表明信徒在苦难中,正是需要一位全能神的护理。且“全能”神,亦是表明神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并养育者;神所以加苦难于人,正如葡萄树被修理,为的是使其多结果子。

三、书之著者 著作本书者,或以为即约伯自己,或以为是以利户;也有人以为是出自以赛亚的手笔,或其以后的先知,亦多有人以为是著自摩西,即当摩西在米甸牧羊时,写此书寄与在埃及遇难的同胞,藉此安慰并坚固他们的信心。且以约伯出世时必与亚伯拉罕相去不远,在那世代中,尚有少数人仍能保存信仰敬畏神,如麦基洗德之为至高神的祭司。书中既未言及摩西的律例等事,可知此书必是出现于摩西五经之先,可为圣经中最早之书。或有人主张约伯生于亚伯拉罕之先。此书以年代论,应列于创世记11章与12章之间,虽不能确定本书究系何人所写,但观其所用之希伯来文甚妙,且屡以耶和华为神之名称,可知作是书者必为希伯来人。且关于物理学天文学等,皆能通晓,其文体或为诗歌,或为历史,或由历史演为诗歌,各国文字中,实罕有其匹。

四、书之地位 或以本书在圣经中是独立的。其出世最早,与他书不相关涉,所以订圣经者,有人将约伯书置于诗篇以后,且有人置于箴言以后。殊不知本书虽出世甚早,按其体裁论,当为诗歌中之一卷,且适为诗歌之第一本,恰好在诗篇以前,表明信徒遭遇苦难——约伯,即必祷求神

——诗篇。或以本书为圣殿的廊子,可由此进入神的殿中。

五、书之分段

(一)或有分三段者

1、一种分法

(1)所遇之苦难(l章至2章)

(2)所有之辩论(3章至41章)

(3)所得之结局(42章)

2、二种分法

(1)天上之辩论(l章至2章)

(2)地上之辩论(3章至37章)

(3)天上与地上之辩论(38章至42章)

3、三种分法

(1)神鬼之辩论(1章至2:10)

甲、序言(l:l~5)

乙、首次辩论(l:6~22)

(甲)天上之会议

(乙)人间之苦难

丙、二番辩论(2:l~10)

(甲)天上的会议(l节~6节)

(乙)人间之苦难(7节~10节)

(2)约伯与友人之辩论(2:11至37章)

甲、相会(2:11至3章)

(甲)友人之悲伤(2:11~13)

(乙)约伯之痛苦(3章)

乙、辩难(4章至31章)

〔甲〕首次辩难(4章至14章)

推论——天道福善祸淫

答辩——言人虽善亦遇祸

(乙)二次辩难(15章至21章)

推论——遇祸者决非善人

答辩——福淫祸善亦常事

(丙)三次辩难(21章至31章)

推论——约伯之苦必为罪果

答辩——自述确为无辜

丙、最后之发言(32章至37章)

推论——苦难之教益

(3)神与约伯之辩论(38章至42章)

甲、首次申辩(38章至40:5)

(甲)神之诘问(38章至42章)

(乙)约伯答词(40:3~5)

乙、二次申辩(40:6至42:6)

(甲)神的诘问(40:6至42章)

(乙)约伯答词(42:1~6)

(丙)苦难的结果(42:7~17)

(二)或分为七段者

1.约伯遇试炼(1:l至2:8)

2.约伯与其妻(2:9~10)

3.约伯与三友(2:11至31:40)

4.约伯与以利户(32:1至37:24)

5.约伯与神(38:1至41:34)

6.约伯最后悔悟(42:1~6)

7.约伯遇难结果(42:7~17)

(三)有分十二段者

1.约伯未遇难以前之家庭(1:1~8)

2.撒但与天上第一次会议(1:9~22)

3.撒但与天上第二次会议(2:l~10)

4.约伯与三友见面之沉痛(2:11~13)

5.约伯情不自禁痛陈忧苦(三章)

6.三友循环无结果之辩论(4章至31章)

7.其第四友以利户之意见(32章至37章)

8.神在旋风中向约伯发言(38章至39章)

9.约伯闻言第一次之悔悟(40:3~5)

10.神对约伯第二次之发言(40:6~41)

11.约伯二次悔悟三友受责(42:1~9)

12.约伯遭遇试炼之结果(42:10~17)

六、书之关系 书内包括紧要之真理,一经测览,便知此书之价值:

(一)为天然神学之讨论书 内表现了古时天然神学之光亮,明言神之智慧、大能、公义;并言神之创造万有、管理万有、取赎万有;更是明言我们人类与神之关系:他是我们的创造者,是我们的主宰,我们的救赎,且要按公义审判世人;亦言及来生复活之道,显明基督如何为我们的救赎主。

(二)表异族信仰之保存 约伯是否为亚伯拉罕之正统呢?论者每以他是拿鹤的后裔。如果是亚伯拉罕之子嗣,谅由庶出,非出自以撒;如果出自以撒也必是出于以扫,非出于雅各;但考圣经所载亦或为以萨迦之子(创46:13)。所以约伯之宗教信仰,适可表示神将一粒信仰种子,种在人的心灵里,其发芽生长,每有出人意外者。虽然约伯之信仰不是按照盟约——作亚伯拉罕子孙之天启宗教而有之信仰,但神原是不偏待人的,使徒彼得曾说:“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5)。所以约伯的信仰适可表明神于万族中所保存之信仰。

(三)为天眷下民之实征 书内对于苦难问题,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复。我们一切经过,莫不在神洞鉴之中,神不准许,苦难不能临到我们,除非是我们自己招来的祸患,如言“祸福无门,为人自招”。我们所遇一切,都在神旨意之中,或是由于他命定之旨,或是由于他允许之旨,亦或由于他任凭之旨。约伯遭遇苦难,终在神眷佑之下,转祸为福,这也是属神儿女所遇苦难常有的结果。

(四)为善于忍耐之榜样 约伯真是一个善于忍耐的人,雅各特称赞他的忍耐说:“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5:10~11)。

(五)为耶稣基督之表象 约伯真可称为忧伤的人(赛53章)。看他在苦难中,如何卑微顺服,神又如何使他自苦难中高升,正可为十字架的荫影,表现那降世为人的耶稣基督,如何“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6~9)。

七、书之要意 全书所论,即苦难的利益。讲论本书的,多偏重撒但的作为;实际说来,当以神的爱为约伯遇苦难的原因,撒但只是神的工具。

(一)未经试炼的约伯 约伯未经试炼之先,本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但他的信仰,未经考验;他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且是自以为义。看29至31章,历历述说自己的义行。人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这是何等可怜!

(二)经过试炼还未到神面前的约伯 约伯未经试炼之前,他的信仰与品格,是未经考验的,故未显出自己的失败;既经试炼,尚未带到神面前时,即以神为不义,看神待他不公义,甚至以自己比神还公义(10:78,16:14~17,23:11~13,27:2~6)。朋友来劝慰他,出言太冷酷,少有同情的爱,使他伤痛上更加伤痛。

(三)经试炼后带到神前的约伯 即认识了神,亦认识了自己,坐在灰尘里,深深懊悔。自此以后方能真在神前蒙爱,作神宝贵儿女,此即约伯记的价值。

总观全书所论:先述所遇的苦难,再述对于苦难的讨论,终述苦难的结果。约伯在苦难中,给我们留了最好的榜样。凡留意诵读的人,莫不从其中得着最深的教益。

第三章 名称

我们要得约伯记的教训,不能不顾名思义。其人名为约伯,固然是为表现他人生境遇的实际;其书亦名约伯,也是藉此说明了书中的要旨。约伯二字之义,按马太亨利等之注释所载,内含五种意思:一即仇视,二是逼迫,三是苦难,四是转向神,五是爱的意思。把这五种意思合起来,就可显然看出,此书所以称为约伯记的原因了。

一、仇视之意 约伯为人原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且为富户,“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又常令儿女们自洁……献燔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神”(1:1~5)神亦亲口称赞他说:“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8)。他既是被神判定地上没有人像他那样完全正直,可知他的品德如何高尚,信仰如何纯笃。像他这样的人,那恶者怎能不仇视呢?何人与神为友,在灵道上求进步,何人必遭那恶者仇视;因为那恶者原是与神为敌,因而也就与神所爱的儿女为仇。当日始祖亚当、夏娃安居乐园,与神为友,那恶者遂心生嫉妒,到了园内,从中破坏,至终把人陷在罪中,他就快乐了。诚然撒但越看见人灵性高,他越眼红;越看见人亲近神,他越嫉妒;越见人完全正直,他越要想法使人跌倒;越见人远离恶事,越要把人陷在罪中。约伯既是在神眼中,看为完全正直,地上没有人像他那样蒙神喜悦,怎能不遭撒但的仇视呢!

二、逼迫之意 撒但既仇视约伯,所以大施他的伎俩,用无情的手段,来迫害约伯。当神称赞约伯时,他就回答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1:9~11)。撒但这样论断约伯,真是太冤枉他了,太委屈他了。“耶和华对撒但说: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及至约伯经过一切试炼至终“不犯罪,也不以神为愚妄”时(1:22),神又对撒但称赞他说:“你虽激动我攻击他,无故地毁灭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2:3)。撒但又极力地挤对他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你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你”(2:4~5)。如此藐视毁谤,真是太看不起约伯,过于排挤约伯了。撒但更是用了种种患难,如同极重的十字架来压在他身上,几乎把他压碎。且有友人不能体谅,说了许多冤枉他的话,以为他所以遭遇这些苦难,必是因为有罪,这更是使他的心灵中受了极大的压力,他心中极苦的一件事,就是他为什么遭遇苦难?似乎觉得神太不公义。这种意见,真是使他的心灵受了压伤中的压伤,甚至不能自解,不能自胜,巴不得在神面前申诉,或可使他的心灵得了解放。

三、苦难之意 按圣经所载,遭遇试炼最苦且痛者,莫过于约伯。先使他丧失了一切资财,继使他丧失了所有儿女,再使他失去了身体的力量,终使他失去了朋友,并朋友的同情。哦:约伯所受的苦难,真是令人不能当!撒但对于攻击神的儿女,真是不留情!约伯所遇一切痛苦,莫不是因为撒但的仇视,由仇视而施压,由施压而实行攻击所施行的种种手段。使徒保罗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3:12)。所以信徒处世所遇苦难,原因虽不一等,其中最大原因,就是从撒但的仇视而来。

四、回转之意——即转向神 苦难对于不敬神的人,往往使他失败,越遇苦难越发失败,终至灰心绝望。但在爱神的人,却是万事互相效力,成功了他们的利益;其利益中最大的利益,即是转向神。几时遇难,即几时心内自省,悔悟自己的过失与亏欠;如浪子放猪时,即省悟过来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当士师时代,以色列会众多次失败,亦多次遭遇苦难,受敌人压迫;但几时遇苦受迫,几时即转向神,呼吁神,神就兴起士师来救他们。正如一个小儿,在外边受了人的苦待,即快快跑到母亲怀里去。约伯于经过苦难以后,也就更认识了神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42:5)。这真是表明他先前对神的认识太不清楚,因为经过试炼,就与神面对面了。

五、爱的意思 苦难所结最甜最美的果子,就是爱。约伯的名字,第五种的意思是爱,正是表明苦难之由来与结果。神如果爱我们,不能不加苦难给我们,因为苦难是最美的课程,是良好的工具,使我们进到更高尚更完备的地步。信徒忍苦之量,也是以爱心之大小而定,越有爱心,越能耐苦。苦难之结果,也是馨香而纯洁的爱情。一个信徒经过苦难以后,他的心就化开了、柔和了、谦逊了,那“至美之德”,也就因此增进了。不仅使他越能体恤人,安慰人,劝教人有爱情;也是使他更觉得神的慈爱和神的美意,也就因此更爱神。爱心的表现,也正是约伯记的要义。

总言约伯名字之义,一曰仇视、二曰逼迫、三曰苦难、四曰转向神、五曰爱。把这五种意思合起来,足可表现出他受试炼之原因、经过与价值;而且这五种意思,也是紧紧相连的,由仇视而施压,由施压而加苦难,由苦难而转向神,而对于神更发生了爱情。撒但的攻击,无非更成全了信徒的利益!

第四章 苦难问题之意见

有一疑难,为辩论家聚讼纷纷,莫衷一是者,即宇宙间之缺憾与灾害问题。究竟天然界、生物界,何以有种种灾害,实令人莫解。如大地杂草丛生,荆棘遍野;暴厉之风雨,猛烈之地震;掀天揭地之波澜;以及水火为害,旱潦频年,无处不有。何以仁爱之神,竟任凭宇宙间有此等灾害呢?静观人生“年虽少,烦恼却多”,其中疾苦忧患,生离死别之惨痛,每有令人不忍言者,因而厌世的有人,怨天的有人,以遇厄运而自裁的亦有人。假若宇宙间果有神,是仁爱的神呢?是残忍的神呢?感谢神,圣经中有约伯记一卷,对此疑难问题,就有清楚答案了。当约伯与朋友反复辩论时,其辩论之焦点,与约伯心灵所受最大的压迫,亦无非此苦难之由来问题。如果他们早知道首二章所载天上的会议,与末数章所记神之发言,必早默然无声,颂赞神之公义与慈爱了。吾人遇难之原因,就本书所论:

一、撒但之谬见 看第一、二章,可知撒但对于苦难之谬见。他以为苦难是最好的工具——可以藉此分辨或败坏神儿女的信仰。他也是出于毁谤——以为神儿女们事奉神,无非是买卖式的,是为个人利益。神待我好,就事奉他;待我不好,就远离他。神也好像用福乐去贿赂世人作他的儿女——人若事奉他,就赐给他福气快乐,所以他为约伯的事回答神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你这样好待他,他怎能不感恩戴德地事奉你呢?“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这种意见,虽是出于撒但不正当的眼光,但也可说是偏而不偏,因为用此眼光去看神的真儿女,就看偏了;用此眼光去看现世主义的教徒,就偏而不偏了。

二、约伯妻之愚见 约伯的妻子是以为神太残忍,且不仁不义。她曾对约伯说,我们的儿女,既皆死亡,物质已都损失,苍天何其不仁?“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2:9)一则这是嘲笑约伯,到这种人亡家破的地步,还坚持他的信仰——“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二则她也是讽刺约伯,到此不堪地步,不如“弃掉神,死了罢”!这虽是由于约伯妻子的愚妄,却更是由于那试探人的所用最毒的手段;藉用他的妻子,他所最亲爱的,在旁边说这种讥笑痛心的话,真是叫人不易忍受。也真是叫人容易想到我们的元祖,就是听了妻子的话坠落在罪里。

三、约伯之偏见 约伯最愚的意见,就是把“我”字看得太重,没有把“我”字放大,与神连为一体。个人的荣辱得失,不仅系于个人,且是关于神的荣辱得失。我的事即神的事,神的事即我的事;我的苦难即神的苦难,神决不轻易无故地加我苦难。我所遇的苦难,并非我遇难,乃是为在神的计划中,以成神的美旨。无奈约伯只看个人方面,如在第19章,1至28节,即言“我”字有65次之多。他既看重了“我”,就未免觉得“我”如何,……神为何这样待我?我虽然热心事奉、敬畏神,远离恶事,究竟神为何如此苦待我?我巴不得到神面前,问个明白,他为何如此待我?虽然“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但究竟神是为什么收取?为什么加福?为何好像有不公义的报施呢?这是约伯的偏见,也是他苦中之苦。

四、三友之浅见 约伯三个朋友,同约伯轮流辩论三次,皆是因果论。三人共同的意见,即神是至公至义,有善则赏,有恶则罚。(1)以利法的讲话——以利法说:“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神一出气,他们就灭亡;神一发怒,他们就消没”(4:7~9)。(2)比勒达的讲话——比勒达说:“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或者你的儿女得罪了他,他使他们受报应……你若清洁正直,他必定为你起来,使你公义的居所兴旺”(8:3~6)。(3)琐法的讲话——琐法又进一步说:“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11:6)。诚然,神若追讨我们,我们真是当不起。虽然我们受了责打,神还是“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他追讨我们,真是比我们的罪孽该得的还少,还少得多。不过神待我们信徒,究竟不是仅按着公义,乃是照着他无量的慈爱。

五、以利户的高见 按以利户的意见是说:苦难未必是出于神的刑罚,常是为令人得益处。“神两次、三次向人行这一切的事,为要从深坑救回人的灵魂,使他被光照耀,与活人一样”(33:29~30)。“神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离患难,进入宽阔不狭窄之地”(36:15~16)。神决无不义,其加苦难给人,也未必是因为人的不义和人的罪过。苦难的价值,就是利益;苦难的结果,就是平安。

六、神的明见 我们读首二章与末数章,可知约伯受苦难之意义:

(一)足可表现灵界的战争——神藉着约伯受试炼,制胜了撒但。

(二)也可以为真理的见证——藉着约伯受试探,正是显出一种紧要的真理,即苦难的价值。

(三)且是表现信心的实际——真信仰不是贸易式的,决不为利害祸福等事所能转移的。

(四)亦为表现真信徒的资格——真信徒的神交与品德等,是其灵性生活之本色,并非有所为而然。亦决不能因任何势力、任何环境而有所改变。

(五)更是为荣耀神的机会——藉着苦难,显出神的荣耀来,真令撒但于神前钳口无言,不能不深深佩服神之真仆。保罗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苦难的利益,岂可胜言呢?

(六)终为表现神爱中之爱——“主所爱的,他必管教”,“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看约伯自己的话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可知他未经试炼之前,不过仍是个表面信徒,所以神若爱他,就不能不责打他;神所喜爱的他必责打。

总言:苦难之由来,是人极不易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以上各种意见所表明,即可晓然于信徒遇难之究竟了!常有信徒遇难先感谢神,以每于难中看见神的荣耀。

第五章 信徒遇难之特因

圣经每言信徒在世多遇苦难,“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3:12)。但信徒遇难与普通人确有不同之点,所遇苦难虽一样,其原因与结果,却大有不同。今略言信徒与普通人遇难原因不同之处:

一、普通人遇难之原因 按普通人遇难之原因极复杂,约而言之可分为三类:

(一)由个人之自取 世人所遇灾害,有多少是由于个人自取。一则:由于知识不足——不知如何讲究卫生,亦不知如何远避灾害。人生所遇苦难,以此为大多数。二则:由于个人自治力薄弱——纵情恣欲,或竞争好胜,自戕其身。约伯所遇,当然不是为此。

(二)由于神之刑罚 这是约伯三个朋友所主持的,如提幔人以利法对约伯说:“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神一出气,他们就灭亡;神一发怒,他们就消没”(4:7~9)。“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强暴人一生的年数也是如此。惊吓的声音常在他耳中,在平安时抢夺的必临到他那里”(15:20~21)。书亚人比勒达说:“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或者你的儿女得罪了他,他使他们受报应”(8:3~4)。“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18:5)。拿玛人琐法对约伯说:“当知道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他本知道虚妄的人;人的罪孽,他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地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11:6.11,14~15)。按此三友之理论,本是很正大的;但不过只是说到致苦难原因的方面,是由于神的公义,有善则赏,有恶则罚,乃普通人遭遇苦难的最大原因。但公义中未尝无慈爱,约伯所遇虽是由于神的慈爱,但慈爱中亦非无公义。

(三)由撒但之苦害“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5:19)。他是常破坏人类幸福,诱惑人类犯罪。其所用方法,亦不一等:有时藉用自然界的能力,加害于人;亦或藉用疾病(路13:11~16),或附于人身。圣经称他为暗世之君,为空中掌权者之首领。为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所可庆幸的,是他不能随便苦害信徒,因为“从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约壹5:18)。约伯所受,虽系由于撒但,亦非由于撒但任意的苦害。

二、信徒遇难的原因 信徒遇难,与普通人确有不同之点。固不免有人受苦由于自取,或由于罪恶的影响;但信徒遇难多是由于神的管教: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若不受管教……就不是儿子了(来12:6~8)。按信徒在神管理之下所遇的苦难,可分数种;

(一)试探——皆从撒但而来,并非从神而来。雅各说:“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雅1;13)。人被撒但试探,或分两等:一等是被自己的情欲牵引:“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1:14)。那试探人的,就藉着人的情欲,作了导线;人的情欲心,就是给撒但最好的机会。一等是撒但得了神的允许:约伯所遇的苦难,我们皆说是他受试探,正是因为他所遇的苦难,皆是从撒但来的。但神不准,他不能任意加害;他是先得了神的允许,以后在神允许的范围中,加种种灾害。其加害的目的,就是要使约伯跌倒远离神。凡试探皆不是出于好意,无非要陷人在罪中。连撒但试探我们的主耶稣,也是大着他的胆子,想叫主耶稣中他的诡计,而失败跌倒。

(二)管教——或惩治“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于,不是儿子了”(来12:6~8)。但管教不是刑罚,刑罚是由于公义,管教是出于爱心。刑罚是关系法律,管教是求得利益。“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0~11)。

(三)试炼——或试验 被管教和受惩治的,必是因为有了什么过错,犯了什么罪恶。受试炼或试验,却不一定是因为罪过。试验好像一块试金石,藉此可以分辨金的成色;试炼好像是一个炼金炉,可以炼去金银的渣滓,使受试炼的人,更圣洁、更进步、更活泼、可以炼尽渣滓,更像基督。这就是约伯第四个朋友以利户的主持,说:“他时常看顾义人……他们若被锁链捆住,被苦难的绳索缠住,他就把他们的作为和过犯指示他们,叫他们知道有骄傲的行动。他也开通他们的耳朵得受教训,吩咐他们离开罪恶转回……神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36:7.15)。尝读一书,名习练顺服,论及神开了一个属灵的学校,其中的主科,就是苦难。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2~4)。神说:“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赛48:10)。

(四)造就 试炼是为炼去渣滓,自然也带造就性质;渣滓不炼净,决不能造成器皿。纵然品质纯美,欲制成器,亦必须经过火炼锤打。金玉木石,非经雕凿琢磨,刻之范之,尚不能成器;人若不经试炼,灵性如何能高尚?如何能成为贵重之器皿呢?大卫说:“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我受苦是与我有益”“我在患难中,因此得安慰”(诗119:67,71:50)。以利户对于苦难的价值,即特别注意此点。“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神的手加在我们身上,为要造就我们,所用最美的工具,就是苦难。这是苦难最大的效用。

(五)荣耀 所说的荣耀,就两方面:一方面是神的荣耀——藉着信徒遇患难,显出神的荣耀来。一方面是信徒的荣耀——藉着遇难,表现了信徒的资格。就如神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怕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8),及至约伯经过试探以后,神仍是以此言质问撒但,为要表现神真儿女的资格,这正是神的荣耀,也是约怕的荣耀。约伯在患难中,真是显出神儿女的态度,没有亏欠神的荣耀。神所以允许撒但试探约伯,也正是因为神知道约伯的信心,决不会因试探而跌倒,所以他加患难给约伯,也就是重看约伯。这是信徒遇难最高的原因。如果神知道我们抵抗不住试探,一经试探即跌倒,他必不轻易令我们经过试探,免得给他丢脸。及至约伯经过试探以后,神更是大大地赐福给他,比先前更加倍。荣耀神的,神也必使他得尊荣。

质而言之,普通人遇难,虽多由神的公义,而公义中亦非无慈爱;信徒遇难,虽多由神的慈爱,而慈爱中亦非无公义。神待全人类,莫不是公义中有慈爱,慈爱中有公义,而恩威并施,以全其宰治之功。不过神对信徒,更有其特别的管理。

诗曰(一)撒但恶谋无足惊惧 主爱将我遮护 世上扰害不足顾虑 主力随时帮助

(二)越遇试炼主越亲密 忧愁转为欢喜 物质损失灵性得力 祸福都是利益

(三)时或遭遇困苦忧伤 有如风波飘扬 无须忧愁无须失望 主为平安保障

第六章 书中之哲学与神学

圣经虽是基督教的经典,是神所默示的,是一本最奥妙最希奇之书。看约伯记中所载,可知四千年前,人之哲学、科学与神学的眼光。此亦圣经由神启示之证据,以在远古时代,如何能历历述及近代学者所发明的学理呢?兹略述如下:

一、哲学

(一)苦难之神秘——全书所论,不外“苦难之由来”或“宇宙间之缺憾”,即是关于哲学之大问题。哲学家对此问题,虽多费研究,终难有确切适宜的答案。于本书中反复研讨且经各方面的辩论,足令我们晓然于苦难的意义与价值。

(二)人生之哲学——按约伯与四友一切辩论的经过中,亦足以表明古代之人生哲学、伦理哲学、宇宙哲学、宗教哲学以及人生的意义,人的品性,人情世故。看过本书的人,莫不叹服他们议论之高尚,见理之真确。虽然他们所说天道福善祸淫等等之理论,在约伯身上不十分恰当,但按普通而言,未尝不是最确切的真理。可见以利法、以利户等无愧为当代的哲士,听他们的言论,可知古人的智慧如何。

(三)智慧之究竟——“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28:28)。

二、科学 圣经虽然不是科学课本,其中也涉及科学原理,如展开圣经第一卷第一章,即涉及宇宙学,最奥妙的学理。我们读约伯记,其中所论,涉及科学之处,亦不一而足!

(一)地学——言神“将大地悬在虚空”(26:7),(参:赛40:22)。是言地圆如球,不然何以悬在空中呢?所言:“地的柱子就摇撼”(9:6)等语,好像和科学不符,但此乃形容地球之坚固不摇,并非言及地球果有柱子。

(二)天文学——他“造北斗,参星、昴星,并南方的密宫”(9:9)。此言北斗,参星等指定四方。按天文学看星所在方位,即可推算年历,以某星于何年代,在何方位,是确定的。所以有某信徒,请一天文家,推算北斗、密宫、参星、昴星,指四方时,当在何年代?某天文家即至天文台,用了好久工夫,将测算结果告诉某信徒说:北斗、密宫、参星、昴星,指四方时,当在纪元前两千年。可不是么,本书出现时,即适在公元前约两千年时。此不但证明圣经中所载科学之真实,亦可证明本书是出现于何时代。

(三)气学——“要为风定轻重”(28:25),是言风有重量。“他吸取水点,这水点从云雾中就变成雨”(36:27),此皆与气学所论适合。

(四)电学——“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38:35)这好像是预言无线电之发明。

(五)力学——“你能系住昴星的结吗?能解开参星的带吗?你能按时领出十二宫吗?能引导北斗和随它的众星吗?”(38:31~32) 诸如此类之言,无非言及众星的吸力。“你知道天的定例吗?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38:33) 此无非言天地间之大例。

(六)动物学——于39至41章,多言及动物,小如鹰雀,大如鳄鱼,反复申论。

(七)论理学——书中讨论最详细的,就是论理学,把一切是是非非,说得十分详明。如详阅书中所论与科学有关之章节,即称本书为一切科学之渊源,亦不为过。

三、神学 书内所论学理,最紧要者,即关于神学方面:

(一)论三一神

1.对于神——明言神之存在、智能、主权等。如言神创造之功;天地万有皆为神创造。神乃至上至圣,至公至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永生之主宰(38章至41章)。亦论神宰治之功;如言世上万人万物,皆为神所管理,万事皆为神所命定,我们当存敬爱之心顺服神(1:21,2:10,5:8~27,9:5~13)。

2.对于耶稣——不但明言耶稣为救赎主,并言耶稣为复活之主:“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19:25~26)。

3.对于圣灵—— 一则言圣灵于造化——藉着他的灵,使天有装饰(26:13,参:创1:2)。二则言圣灵于人生——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33:4)。这两段圣经,是一面说圣灵有关于创造之功,一面亦有关于宰治之功。

(二)论灵界

1.有善天使——神宰治之功,常藉天使成全其旨意。天使之等次不一,其称呼亦因而不同(1:67,33:23)。

2.有恶天使——天使中有曾被试犯罪者,为恶天使,其首领名曰撒但(l:6~12,2:2~7)。

3.言善天使恶天使皆被神管理(1:6~7,12,2:1,6)。

(三)论救恩

1.言人之原罪——人皆有从始祖而来之罪:“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无论谁也不能”(14:4)。“人是什么,竟算为洁净呢?妇人所生的是什么,竟算为义呢?”(15:14.15)

2.言人之本罪——书中所论人之罪犯甚详,不但陈述行为之罪,连心意不洁(31:9),眼目不正亦为罪(31:1);倚靠金钱亦为罪(31:24~32),甚至以见善而不行等事,亦皆为罪(31:16~21)。

3.言救恩之预表——如献祭赎罪等事(1:5,42:8)。

4.言耶稣为救赎主(19:25)。

5.言末日复活审判之道(14:7~15,19:25~29,15:28~30)。

据此可知:古人对于哲学、科学、并神学,虽不及今日之发明,却已有相当的知识。约伯本是一个族长,他所交接的朋友,也都是博学名人,所以我们得从他们的辩论中,略知当时的人,对于哲学、科学、与神学知识,可见“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1:7)。

第七章 撒但的试探(1:1~2:10)

撒但二字,是仇敌的意思,与人为仇敌,亦与神为仇敌(太13:39;彼前5:8)。其名亦称魔鬼,是毁谤的意思,在人前毁谤神,在神前毁谤人(创3:1~4,亚3:1,太13:39,启12:9)。撒但苦害人类,所用方法不一,圣经言及人类所有病苦,多从撒但而来(徒10:38)。但其所用最得力的方法,即试诱或试探。其手续亦分消极与积极,如耶稣所言撒种之比喻,其偷去好种(太13:4),为消极的方法;所撒入稗种(太13:25),是积极的方法。撒但以下附属的恶灵甚夥,皆为他所统驭。且藉此多数的邪灵,以成其计谋。于本书内,可见他试探约伯的原因或经过,如言:

一、嫉妒 撒但有一种最坏的恶性情,就是善于嫉妒;见神或见人有何长处,有何福气,他就嫉妒,非加以破坏不可。当时约伯的光景,自不能不受他的嫉妒:

(一)嫉妒约伯的伟大

1.约伯是东方的伟人 “这人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1:3)。他既是东方的伟人,如果使他跌倒,必能影响许多人。

2.约伯是东方的完全人 “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1)世上哪里能找到完全正直的人呢?但在约伯,不但人看他完全正直,连神也看他是完全正直,说:“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l:8,2:3)。

3.约伯是东方的富人 “他的家产有七千羊,三千骆驼,五百对牛,五百母驴,并有许多仆婢”(1:3)。既是家产丰富,必是安享世上的福乐。

4、约伯为东方的智慧人 我们看他如何为儿女献祭等事(1:3),可以见出他有属灵的智慧。若看他以后与朋友们辩论之言,就更可见出他是一个大有智慧的人。

(二)嫉妒约伯的家庭

约伯真是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人有一个快乐家庭,那恶者也是想极力破坏,把人的小葡萄园毁坏践踏了。

1.见其儿女长大成人 儿女俱已成人,是父母极大的快乐。

2.见其儿女甚是和乐 儿女能彼此设筵请客,必是彼此和睦,互相亲爱。儿女和睦同心,当然是父母心中极快乐的事。

3.见其儿女皆健康 既能彼此请客,必是俱各健康,否则心怀忧伤,如何能一同宴会快乐呢?

4.见其弟兄姊妹之感情 当兄弟宴会时,亦兼请姊妹,且弟兄俱各有家,谅姊妹多已嫁人,于弟兄彼此宴会时,亦能请姊妹同餐,这是何等快乐的事呢!

5.见其各在家中不到公共宴会处 “按着日子,各在自己家里设摆筵宴”(1:4)。不在公众宴会所,各在自己家中同餐,这必是很规矩与很亲爱。

6.当然必请父母一同宴会 虽未言及父母,当然也必请父母一同欢乐的。

(三)嫉妒约伯的虔诚

1.对于个人 他是“敬畏神,远离恶事”。在他经过试探时,更可表现他的虔诚。

2.对于儿女 常为儿女的道心悬念:(1)恐怕他们于快乐时犯罪。(2)宴会后则令儿女自洁。“筵宴的日子过了,约伯打发人去叫他们自洁”(1:5)。(3)代儿女献上燔祭。“他清早起来,按着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神”(1:5)。(4)约伯常常这样行,为儿女悬念,恐怕他们犯罪。献燔祭等事,并非偶然的事,乃是常常这样行,可见他在神前是何等虔诚!

二、毁谤 魔鬼既是毁谤的意思,他在神前毁谤人,原不足奇。不过此处有数点,好像不易解释:

(一)撒但何竟赴天上的聚会呢 “有一天,神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但也来在其中”(1:6)。

1.神的众子有何解释 天使称为神子;属神的人,也称为神子。所以本处所言:

(1)未尝不可说神的众子在地上聚会时,撒但即来到会中。这是我们信徒聚会时常有这事,是我们极当注意的。

(2)也是可以说神的众子在天上聚会时,那恶者来到会中。如先知米该亚曾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中有谎言的灵,出来引诱亚哈王(王上22:19~23)。撒迦利亚亦曾见“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右边,与他作对”(亚3:1)。使徒约翰说他就是那昼夜在神面前“控告我们弟兄的”(启12:10)。本处言及神众子聚会时,撒但也来。

2.神即问他从何而来 “耶和华问撒但说,你从哪里来?”难道神不知其从何而来么?

(l)这是一句惊异的话——即言你何以在此?你是从哪里来的呢?撒但常是在我们不及料时,前来找我们的错缝。

(2)这是一句质问的话——你从何处来?即言你所行如何?你从作何事之时而来?

3.撒但明言游行遍地而来“撒但回答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1:7)。

(1)此言显出一种骄傲的态度——言我是走来走去.像是很自由、很得意的光景。

(2)此言显出一种懊丧的态度——我是“走来走去”极其忙乱;往返而来,终日不止息。

(3)此言显出一种谨慎的态度——我是“走来走去”,留意人间各种事物;且是“往返而来”,终日往返极注意人的动作,若能有可乘的机会,决不肯让机会过去。

(二)撒但何敢毁谤神的仆人呢 撒但既言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神即问他“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6)。撒但一听见这话,真是把他气极了,所以就趁机一面毁谤神,一面毁谤约伯。

l.对于约伯

(1)不能说约伯的为人不是完全正直 神说约伯是完全正直,撒但也知道;且是深知约伯的为人;在他的为人上不能找出错来。哦!这是何等可贵的事!神看他是好——完全正直,撒但也不能说他坏——当然他是完全正直。

(2)竟然说约伯的存心不是完全正直 约伯的生活在表面看来,固然可说是完全正直;但他里面的存心,也完全正直么?“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撒但这样论断约伯,当然是出于毁谤,却也极有情理;因为人从表面看来,虽像是无可指摘,但把他的存心与目的,分析一下,立时就看出错误来。有多少人是假冒为善的,约伯纵然不是存心假冒,但其中仍不免有几分不真诚;而且他这样事奉神,未必是出乎自然;既神这样待他好,他也不得不如此事奉神。假使神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神(1:11)。这是说约伯的信仰靠不住;他的信仰生活,也是以利害为转移,这太毁谤神的真仆了。

2.对于神

(1)他以为神好待约伯太过分 撒但对神说:“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1:10)。你这样好待一个人,他怎能不事奉你呢?这也好像是说,神所以好待人,为的是要人好待他。撒但是颠倒是非的,他真是把原因与结果两相颠倒了。虽然圣经说:“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约壹4:10),但神所以爱的原因,却不像撒但所说的。据圣经所言,我们蒙爱的经过,一则神从永远的爱里爱我们,为的是要救我们。二则我们得救以后,自然不能不因神爱而爱神。三则谁多爱神,谁亦多蒙神爱。赦免多的爱得多;爱得多的,亦多蒙爱。神对于他所爱的儿女(或说爱神的儿女),他也不能没有特别护理与特别祝福。

(2)他以为神认识约伯不彻底 撒但对神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1:9~11)。这话不但侮慢约伯太甚,也是侮慢神太甚;好像说神眼光看得不清楚,认识约伯不彻底。不过撒但如此评论约伯虽不对,但以这话来评论普通信徒,却在许多人身上,评论对了;因为许多人事奉神,真是有条件的,是交易式,或说是买卖式的;神待我好,就事奉他;待我不好,就远离他了,可怜!

三、苦害 我们读约伯记第一、二章可见撒但的苦害,真是可怕!

(一)其苦害太不留情 (1)先倾覆他的家产——约伯家产甚多,在一天之内竟荡然一空,这真是令人难当的事。(2)继残杀他的儿女——已有三个仆人相继报告他的家产等物如何倾覆,紧接着又一仆人的报告,真如同霹雷一声,惊破约怕老夫妇的耳鼓。“你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不料有狂风从旷野刮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就都死了!”(l:18~19)哦!约伯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谅来也必有一大群孙男孙女,竟同遭惨死,约伯夫妇如何能当呢?(3)终加害于其本身——撒但对耶和华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你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你”(2:4~5)。人果真是重看自己,轻视儿女吗?这话也是太冤枉约伯了!

(二)其苦害幸有限制 撒但虽不留情,但仁爱的神,对于无情的撒但,不能不加以限制。对于他所爱的约伯,亦不能任凭撒但苦害,而不加以限制。所以第一次的试探,皆是约伯身体以外之物;第二次的试探,亦不能伤害他的性命。我们看敬虔的约伯,一旦被交在那恶者手中,真像一只羔羊,交给一只狮子,怎得不立时将他撕碎呢?所可庆幸的,撒但虽凶残,他的行事终是有限制的,神不允许,他决不得任意加害。

(三)其苦害有特别目的 他的目的,不但为破坏人类的幸福,更是要与神作敌,叫人远离神。“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1:11)。“你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你”(1:5)。他伤害信徒的目的,为的是叫人弃掉神,远离主,在道理上退后。他今日在信徒身上所加的毒手,其最大目的,也是为令我们灵性失败。

所可庆幸的,是约伯虽受了极大的试探,他仍然保守道心,不以神为不义。如第一次遇试探后,他即“起来,撕裂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1:21)。他虽遭遇极大忧苦,仍承认神的公义,以神的名为可称颂的。“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犯罪,也不以神为愚妄”(l:22)。至第二次遇试探后,连其妻子也在旁边刺激他,令他难忍;但他仍能自持,并不以口犯罪。这是始终表现了神真儿女的态度,使神的话没落空,令撒但失败,令撒但惭愧。如是一面荣耀了神、一面也是荣耀了自己。他真是我们在试炼中的好模范。

第八章 三友之安慰(2:11至3:26)

圣经中论朋友之道甚详,数次言及神称亚伯拉罕为朋友;耶稣基督亦称他的门徒为朋友:“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15:14~15)。并且耶稣亦称为“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论朋友之道最详的是箴言;交情最密的,是大卫王与约拿单。本书所论约伯的朋友,看他们如何观善规过,无愧为道义之交,实为我们交友的好模范。

一、约伯三友之相约会集 按约伯之友人,以利法或即以扫的儿子,为其妻亚大所生。比勒达是书亚人(2:11,参创25:2),书亚是亚伯拉罕之妾所生。琐法是拿玛人,拿玛是在犹太之南。此三友虽非亚伯拉罕正统的选民,却亦与亚伯拉罕的祝福有分,且皆是敬畏神的人。看他们的辩论,足证他们的智慧道德与信仰。约伯既在东方人中为大,其三友当然也是各族中的领袖,始得与约伯相交友。当约伯遇难时,不久风声即传开。因为他既是一方的大人物,且遭遇的太不平常,自然风声传得很快,三个朋友即来安慰他,以尽朋友之谊。他们也无愧为约伯的益友:一则他们是自己来的(2:12)。他们一听见朋友遇难,即快快表示他们的挂心。二则是相约而来的。约伯所遇苦难既是非常,所以就相约而来,或者发生安慰的效力较大些。三则是当约伯遇难衰败时而来的。在约伯兴盛时是朋友,衰败时仍是朋友,这才算是真朋友。

二、三友与约伯之悲伤同情(2:11~13) 三友相约而来的本意,当然是要安慰受苦的约伯:

(一)是分担约伯的忧苦 三友与约伯见面时,已认不出是约伯来,不免如伯利恒人惊异拿俄米说:“这是拿俄米吗?”这就是约伯吗?以约伯的脸,“因哭泣发紫……眼皮上有死荫”(16:16)。或者像锡安的贵胄,“素来比雪纯净,比奶更白……现在他们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无人认识”(哀4:7~8)。于是“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2:12~13)。“与哀哭的人同哭,”是情之自然。约伯三个朋友,能与约伯表同情,放声大哭,撕裂外袍,甚至能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不发一言地相向而哭,这真是太伤痛了。他们这正是有分于约伯的伤痛,或可减少他的伤痛。谅其三友原来常到约伯家里,坐于客厅中的上座,吃筵席上的珍馐,常有分于约伯的快乐;现在共约伯的忧苦,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他们何以能这样长的时间,“七天七夜”相对而泣?谅来在这七天中,也是不吃不喝,何以伤痛至此地步呢?且是于七天七夜无人说一句话呢?这正是表明人伤痛到极点时,便不能言语,且亦不知所语了。

(二)亦加增约伯的忧苦 三友如此撕裂衣服,头蒙灰尘,相对而泣,不但不能减少约伯的忧苦,且更加增他的忧苦。如大卫所说:“我默然无声,连好话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发动了。我的心在我里面发热。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诗39:2~3)。默默不语,相向而哭,自必伤痛上又加伤痛。此时约伯看见朋友们俱各平安,惟独自己遭此惨祸,心中的忧苦,就不能忍受了。而且其三友,此时或怀疑约伯的信仰与人格,按其以后的辩论,可知他们必是以为约伯假冒为善,不然必不至遭此痛苦。若是他们一露出这等疑惑的神色来,那真叫约伯忍受不住了!

三、约伯在三友面前之自诅 我们看第一、二章,见约伯之忍耐,真令人希奇,使徒雅各特特提到约伯的忍耐,大可以为我们的榜样(雅5:11)。于第三章,又看见约伯的不忍耐,令人怪异!何以当遭遇患难时,尚能忍耐,及事过以后,反不能忍耐呢?这正是以三友的苦闷或怀疑,更引起了约伯的伤痛,直至使他不能自禁,即开口说出咒诅自己的话来。

(一)是忧苦不能自胜 约伯最大的伤痛,即是神为何使他遭遇苦难?他既可怜到这等地步,何如不生在世上呢!所以就自己咒诅自己:(1)咒诅自己的生辰(3:1~19),巴不得自己好像一个堕落的胎,不生在世上倒好些,可以早享安息(3:16~19)。(2)咒诅自己的儿童时代(11~19)自己何以不在为小儿时去世,早得了安息,不远胜于在世受苦么?(3)咒诅自己的成人时代(20~26)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他们求死胜于求珍宝,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了。这些伤心失意的话,正是表明一个人没有生趣时的情形,真是令其不能自胜。

(二)却远胜仇敌所论断 按撒但的毁谤和他试探的目的,是愿约伯毁谤神,“弃掉神。”但约伯虽是自己咒诅自己,却未抱怨神;虽不明白神为何使其遭遇苦难,却未言及神不公义;虽是自己不愿生在世上,却未怀恨他的神。他在患难中所说的话,真是令那试探人的丢脸;因三友安慰的反感,虽令其苦不自胜,却未“当面弃掉神。”所以那恶者毁谤的话,仍然不能证实,他也只得在神前闭口不言了。

约伯未因朋友之安慰而得安慰;且因三友同情的伤痛,而更加伤痛;虽其存心是来安慰人,却更惹人的忧怀。可见我们要安慰人,必须自己先因经过患难得了安慰,方能令他人得安慰,如保罗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后1:4~5)。人非得了基督的安慰,就不会安慰人。

第九章 四友之辩论(4:1至37:24)

第一、二两章原是神鬼之辩论;所辩论的是关于神的儿女热心事神之原因。此辩论亦有两次:首次辩论,自第一章6节至22节,先有天上的会议(6节~12节),继有人间的痛苦。二番的辩论,自第二章1至10节,亦先记天上之辩论,再记人间之痛苦。自第二章11节至第三十七章末节,即记约伯三友相约而来安慰他。其安慰的话,即变成了辩论的话,此辩论前后共分四次:

一、首次辩论(4章至14章)

(一)推论——天道福善祸淫苦难之由来,成为辩论惟一的问题。以利法、比勒达、与琐法,皆按着次序与约伯辩论;约伯亦按次序答辩。按此次三友所辩,其要义即说:神是至公至义,有善则赏,有恶则罚;善善恶恶之间,神的报施不爽毫发,所有苦难无非是罪孽之结果。如此申论,当然合乎神的公义,未尝不是至确至要的真理。不过虽合乎神的公义,却不尽合神的慈爱。所以此等言论,只好论及普通人,不能以此论及神的儿女。

(二)答辩——言其虽善亦遇祸 三友依次发言时,约伯亦依序答辩。按约伯所答辩的,是言其所行,概无不善,且至为公义,竟然遭遇不测大祸,殊令人不解。所以他的辩论,极不满意三友的理论,力辩自己受冤。

二、二次辩论(15章至21章)

(一)推论——遇祸者决非善人 三友二次所辩,与首次差不多,惟明言凡遇祸的必非善类,历述“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1:20),“他正要充满肚腹的时候,神必将猛烈的忿怒降在他身上……他要躲避铁器,铜弓的箭要将他射透……天要显明他的罪孽,地要兴起攻击他。他的家产必然过去……这是恶人从神所得的分,是神为他所定的产业”(20:23~29)。

(二)答辩——福淫祸善亦常事 约伯答辩的话,即申言天道虽是福善祸淫,然福淫祸善亦属常事。“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16:1)。以友人所说,遇祸者必非善类之言,实在是羞辱他。“你们这十次羞辱我,你们苦待我也不以为耻……我因委屈呼叫,却不蒙应允;我呼求却不得公断……我的密友都憎恶我,我平日所爱的人向我翻脸”(19:3,7,19)。但是“恶人的灯何尝熄灭?患难何尝临到他们呢”(21:17)?“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并诬害我的计谋……你们对答的话中既都错谬,怎么徒然安慰我呢”(21:27~34)?

三、三次辩论(22章至31章)

(一)推论——约伯遇难必是因罪 三友第一次辩论,是先说到天道福善祸淫,是出于理之当然;第二辩论,就进了一步,说到凡遇祸的,定非善类;这第三次辩论,乃是更进了一步,言及遇难的,既非好人,约伯亦不能越过定理,当然也必是罪孽的结果,——苦难即罪孽的结果。既有罪孽的结果,约伯定然不是善人;如要蒙祝福,必须除去罪孽。“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你若归向全能者,从你帐棚中远除不义,就必得建立。要将你的珍宝丢在尘土里,将俄斐的黄金丢在溪河石头之间,全能者就必为你的珍宝,作你的宝银。你就要以全能者为喜乐,向神仰起脸来。你要祷告他,他就听你;你也要还你的愿。你定意要作何事,必然给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谦卑的人,神必然拯救。人非无辜,神且要搭救他,他因你手中清洁,必蒙拯救”(22:21~30)。这一番言论,虽属至理,但究非约伯遇难的原因,所以终不能使他折服。

(二)答辩——述明自己确是无辜 三友既反复辩论,约伯遇难必是罪的结果,约伯的义行无非假冒,至此好像表明他们已成约伯的敌人。约伯在绝望中,亦甚愿那些与他为敌的人受罚,“愿我的仇敌如恶人一样,愿那起来攻击我的,如不义之人一般”(27:7)。且继续论恶人的结局,述及神为恶人所定的分(27:13~23)。好像是指着他三友而言。他既一而再地辩明自己无辜,所以对于自己的结果仍有希望。所可惜的,是始终自以为义,把“我”字看得太大,在他一切的言论中,总是离不了我、我、我,这是约伯最大的错误,也是一般人最大的错误。

四、四次辩论(32章至37章)这第四次辩论,是以利户的辩论。

(一)推论——苦难的教益 除三友外,尚有第四个朋友,以利户。以其年轻未先发言,“我年轻,你们老迈,因此我退让,不敢向你们陈说我的意见……尊贵的不都有智慧,寿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因此我说,你们要听我言……”(2:61)。他一开口,即直斥三友之非;以约伯不能无过,而三友亦大不体谅人情。据以利户的言论,是说苦难每由神的美意,以教训成全他的子女,因而苦难常是有良好的结果。以苦难是最美的课程,是神造就人的利器。“神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离患难,进入宽阔不狭窄之地”(36:15~16)。

(二)缄默——皆无言可辩 以利户发言已毕,三友与约伯皆无言可答。虽然他直指三友之错误,再三请问约伯;但三友与约伯皆一言未答,乃因以利户的言论,更近于理;对苦难之由来问题,他的意见较比三友为高。可见真是“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了。

总言约伯记全书,是以七次辩论合起来的:首二次是天上的辩论,即神与魔鬼的辩论;中间四次是地上的辩论,即约伯与友人之辩论,无非为探讨苦难由来问题;末一次是天上与地上的辩论,即神与约伯之辩论,说明苦难由来之实际。凡读本书者,莫不对于苦难由来问题,有清楚的眼光,和深切的觉悟;尤其是对于在试炼中之信徒,莫不因此书所论,大得安慰。

第十章 上主诘问约伯

——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呢(38:l至41:34)——

怀疑派对于上主诘问约伯一段,多有评论,尤其是对于河马及鳄鱼,未免言之太过,殊不知本书中若无此末后一段,即如登山未达山巅,于全书所论苦难由来问题,亦未解决。且本段所论,亦为全书中最要的教训:

一、上主如何发言所言 上主在旋风中向约伯发言一节,颇觉离奇,究竟上主何以对约伯发言呢?且如何在旋风中发言呢?无形无像之神,何以能用人言向约伯诘问呢?

(一)在此处发言的是主——发言的不是受造的天使,是神自己,即第二位神圣子耶稣,创造万物的主宰。圣经中记载神向人显现,或向人说话,多是指第二位神圣子。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于,将他表明出来。此第二位神曾在西乃山向会众发言。本处发言是从创造世界开始;在西乃山发言,是从把以色列民从埃及救出来开始。神何尝不是常对世人发言呢?不过是“神说一次、两次,世人却不理会”(33:14)。

(二)此次发言是在旋风中——上主发言之前,以利户的耳中,似乎已经听到主的声音说:“听啊,神轰轰的声音,是他口中所发的响声。他发响声震遍天下……”(37:2~3)。以西结曾见主显现的异象,先有“狂风从北方刮来”(结l:4)。那鸿书言神“乘旋风和暴风而来”(鸿1:3)。耶和华与以利亚说话时,“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王上19:11)。这是表现上主之威严与权能。

二、神何时发言

(一)在人不能断定时即听见神发言——从本书3至37章,只听得约伯与四个朋友絮絮不休的争辩,至终对苦难由来问题,毫无结束语。人既不能断定,究不知如何断定,心目中自不能不仰望神的启示;到此地步,即上主发言时。

(二)在人静默无声时即听见神发言——约伯与四友辩论已毕,彼此相对无言,好像大家皆理尽辞穷,不知所语;适当此默默不语时,即上主发言的好机会。到此时,不但三友静默无声,连约伯亦一言不发,当人不发言时,即听到上主发言的声音了。

(三)在人心已预备时即听见神发言——以利户的一段言论,颇近于理,正是预备了三友与约伯的心,使他们能领会神的话。所以当以利户发言以后,众皆静默无声,对于自己的成见,亦不敢自信时,即忽然听见上主发言的声音了。历来一切听到上主声音的,都是给了上主一个机会。读者亦曾给上主一个机会,听到上主的声音么?

三、神所言为何 当神发言时,虽有三友在场,却是直接对约伯讲话;以约伯是重要人物,且是特为教训约伯。以后著作本书者,如何将所发之言笔之于书呢?如果著作本书的是以利户或约伯自己,当然可自旋风中,听到一切言语,好像约翰随时可将雷所发之声记出来(启10:4);亦或日后由灵感记出来。照本处所说,上主即先指明约伯的无知(38:2);以后即历言上主创造之大能大智,“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38:7)。因为神的创造,真是有说不尽的奇妙;神造万物时,约伯在哪里呢?约伯在造化万物之主面前,还算什么呢?继言神如何装饰万有,并管理万有;如何规定宇宙间的大例。如此奇妙的布置,并如此周密的管理维护,渺小的世人,如何能明悉万一呢!上主固然造伟大的动物,如河马与鳄鱼等;他亦关心微小的鸟虫,如蝗虫与乌鸦;在这一段话论中,足以表现了上主的伟大、权能、智慧、仁爱、与荣耀;渺小的世人,如何能在他面前站立,与他争论与辩驳呢?约伯只好在神面前用手捂口,说:“我是卑贱的!我用什么回答你呢?”(4:4)。

四、神所言有何结果 在这一番诘问中,就把一个自以为是、自以为义的约伯,说得闭口无言了。

(一)使他觉悟自己的无知 那时耶和华说:“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味不明?”(38:2)。“你曾进到海源,或在深渊的隐密处行走吗?……地的广大你能明透吗?你若全知道,只管说吧!”(38:16~18)“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于何处?”(39:19)。诸如此类的话,问了许多,终未见约伯回答

(二)使他觉悟自己的无能 “谁为雨水分道?谁为雷电开路?……你能按时领出十二宫吗?能引导北斗和随它的众星吗?你知道天的定例吗?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你能向云彩扬起声来,使倾盆的雨遮盖你吗?”(38:25~34)。你在神前有何所能呢?

(三)使他觉悟自己的不义 上主所为原是至公至义,神对约伯说:“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你岂可废弃我所拟定的?岂可定我有罪,好显自己为义吗?”(40:7~8)。“谁先给我什么,使我偿还呢?天下万物都是我的”(41:11)。

(四)使他觉悟自己的卑微 上主历历述说他的创造,和他的大能行事,即令约伯在神前觉悟个人的微小,在神前算不得什么,则不能不谦卑下来,再不敢在神前骄傲,希望站在神面前与他辩论说,究竟你是为何如此待我呢?

人在苦难试炼中不能自慰时,莫妙于想到神的旨意难测,神的作为奇妙,神的行事没有不义。我们一切经过,莫不在他的洞鉴之中,而且亦莫不有他的美旨;我们得在一切经过中安然顺受,等待他的旨意显出来,这样我们一切悲叹的声音,就必变为赞美感谢的声音了。

第十一章 约伯遇试之结局(42:1~16)

所罗门有话说:“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传7:8)。看约伯的故事,好像正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忽然霞光满天,使凡读过本书而为约伯抱不平的人,可大得安慰;亦可看明试炼之蕊虽苦,其果却是香甜。

一、使约伯个人有更深的灵历(1~6节)我们读约伯记,第一难解的事,即像约伯这样一个虔诚敬畏神的人,本来大大蒙神喜爱,何以遭遇种种痛苦?他的朋友也不能谅解他,更是我们听见他说了多少不平的话,与神争论,好像神待他不公义。及至我们读到本段所载,约伯在灵里所受的造就,就可恍悟苦难的价值了。

(一)更明神的真理与个人的无知 约伯回答神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42:1~3)这是一面承认神是无所不能——在你万事都能;一面亦承认神是任凭己意行作万事的主——你的旨意人不能拦阻。决不能因着人的无知,使神的旨意隐藏。既是这样,一个软弱无力、而且无知的人,如何能在神面前辩论说:你为何如此待我呢?神的旨意,总是尽美尽善的。而且亦更觉悟个人的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42:3)。人越看神全知全能的行事,即越承认自己的无知。约伯所说愿与神辩论等语,的确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从他无知的口中说出来的,因而即在神前求指示,虽然已经说道:“约伯的话说完了”(31:40),且言约伯用手捂口,说了两次就不再说(40:34);至此地步又不能不向神求指示,以为自己在神前太无知了。

(二)得见神的圣面与个人的真相

1.亲眼见神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5节)约伯起先虽是虔诚事奉神,神自己也看他是一个“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人(1;8)。但他对于神的认识,还不清楚。(1)风闻的认识——只是风闻有主。有多少信徒,对于神的认识,不过是风闻的认识;即风闻有一位神,对于神的认识不清楚,只是人云亦云。(2)理智的认识——也有多少人对于神的认识,是理智的认识;即按理智而论,据理而推,当有一位神,并非的确认识神。(3)灵知的认识——进而言之,也有人是灵知的认识,按照圣经真理,或灵里的觉悟,确知有一位神;但对于神还没有经验。(4)经验的认识——最确切的,是经验中的认识;即对于神确有经验,如靠神,神就帮助;求神,神就答应。(5)觌面的认识——更要紧的,即亲见神面,“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14:21)。约伯经过试炼以后,心灵的渣滓,都被炼净了,所以就亲眼得见神面——我现在亲眼看见你——哦!亲眼看见神,这是何等幸福、快乐的事啊!他所遇的苦难,真是太有价值了!

2.厌恶自己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6节)。我们受试炼最大的价值,即认识自己,看见自己的真相;人几时见了神的面,也就几时清楚看见自己的真相了。当以赛亚在圣殿中亲眼看见神时,就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6:5)。当然人越看见神的圣洁,就越看见自己的不洁;越见神的伟大,即越见自己的微小;灵性越高尚,即看自己越卑下。约伯在未见神以前,始终自以为义,看自己太大;迨他见了神面时,即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这种懊悔;才是真懊悔,即在神前痛悔,倒空自己的痛悔。多少人不彻底,懊悔不够厌恶自己,谦卑不够坐在尘埃,认罪不够倒空自己,就是因为他未睁开灵眼看见神;几时见了神,几时也就看见自己的真相了。

二、使约伯与三友有更深的情谊(7~9节)我们读约伯记,第二件难明白的事即:约伯三友皆是贤人,且皆有智慧,所发之言,亦未尝没有一部分真理,何以到底不能使约伯得安慰,甚至辩来辩去,竟与约伯辩成敌人;且是因此惹动神的怒气,是为什么呢?看本段所载,神如何在约伯与三友中间,联络他们的感情,可知在此一番经过中,他们的友谊必是更深更密了。

(一)神先向三友发怒 此处未言以利户,谅以其所发之言,颇合于理;而以利法等,虽是年高有德的人,倒不如以利户出言有智慧,所以神就向他们发怒。

(二)指明他们的错误 说他们的话不如约伯的话为是:“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7节)。在三人与约伯辩论时,他们藐视约伯已到极处;神在此处,就高抬约伯在三友之上,使他们再不敢轻看约伯。约伯既厌恶自己,在尘土中懊悔,因此,虽然神看三友之言不如他的话为是,也就不至骄傲了。

(三)命他们献上播祭 “现在你们要取七只公牛,七只公羊,到我仆人约伯那里去,为自己献上燔祭”(8节)。

(四)令他们求约伯代祷 “我的仆人约伯就为你们祈祷。我因悦纳他,就不按你们的愚妄办你们”(8节)。这是以约伯为他们的中保;约伯既为他们代祷,自然必是先饶恕他们不表同情之过;三友能迅速照神的吩咐去行,当然也必是觉悟知过。这样,约伯与三友的情谊,不但恢复,且比较以先更加亲密了。

三.约伯家庭有更大的幸福(10~17节) 我们最不解的,是约伯的快乐家庭,遽然大祸临头,人亡家破。究竟一个光明快乐的家庭,何以遭遇这样不测呢?读本书的末段,即可显明了。

(一)苦境转回——“耶和华就使约伯从苦境转回”(10节)。因为耶和华向我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为要叫我们在末后有指望(耶29:11)。约伯起先所遇苦境,无非出于撒但的嫉妒,却在神权能之下,加以限制,终蒙神将其苦境转回,如耶和华说:“我先前怎样留意将他们拔出、拆毁、毁坏、倾覆、苦害;也必照样留意将他们建立、栽植”(耶31:28)。

(二)家产倍增——此后不但约伯朋友亲属等,皆来抚慰他,而且赠送他金银财物。“耶和华后来赐福给约伯比先前更多”(12节)。使他的牛羊,骆驼等物,皆比原来加倍。可见神对于我们一切事物,无不留意,连我们牛羊的数目,也在他洞鉴之中。

(三)家庭复原——约伯原来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此时仍照原来数目,生了七子三女。这样,他的儿女也可说是加倍多了;因为天上地下,各有七子三女,正是原来的双倍。

(四)寿数高大——约伯于受试探以后,“又活了140年,得见他的儿孙,直到四代。这样,约伯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16~17节)。若照遇试探以后得的福气加倍而论,他在遇试探以后,既活了140年,当他遇试探时,必应有70岁;他一生的岁数,当为210岁。在洪水以后,神只宽容人的岁数到120岁,这样约伯可算是洪水后,年纪最高的人了。

如上所言,可知;一则善人在世最后的日子,常是他一生最好的日子;因“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4:18)。一则善人在世最后的工,当为他一生最美的工;三则他最后的快慰,当为他一生最满意的快慰;何况约伯于经过试探以后,神又加倍地赐福给他,当然他末后的日子,比未遇试探之前,更有光荣了。苦难所结的果子常是甘美的。

第十二章 总论约伯的生平

全书所论是以约伯为中心,且以约伯遇难之究竟为大题;所论约伯一生的境遇,并他的信仰,与战胜试炼的经过及结果,皆于我们大有教训。我们既已将全书要义,略略讨论,现在可以总论约伯的生平,以为我们信徒忍耐的模范:

一、大热心 按书中所载约伯如何敬奉神,可知他在信仰上大有热心:

(一)敬畏真神——约伯既为亚伯拉罕时代,或在亚伯拉罕以后的人物;其时代既已退化,于示拿地建城修塔,敬拜偶像,远离上主;约伯仍能于滔滔浊世中,保存其敬神之虔心,可谓庸中之佼佼。

(二)信仰纯正——撒但虽在神前诬赖他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1:9)但约伯对于事奉神,纯是出于情之自然,理之当然,并非有所为而然,若果有所为,亦只为爱神之心而已。

(三)为神信任神深知约伯之信心坚定,故于撒但前称赞他,且深知他必不以苦难而心灰志渝,既允撒但试探他。此足证神对于约伯大有信任,知道他不至于失败。

二、大好人 约伯既在信仰上大发热心,当然他的人格不能不与信仰合一。因为真信仰必有善行,无善行之信仰是死的,不是活的;真信仰与行为是分不开的。如保罗之信心,是有行为的信心;雅各之行为,是有信心的行为。信行合一,即信徒的真相;虔诚的道心,即是高尚品格的根本。我们读本书序言(1:1~5),与神称赞约伯的话说:“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1:3)。并在约伯与友人的辩论中,言其如何清洁公义:(31章)“我为瞎子的眼,瘸子的脚。我为穷乏人的父”(29:15)。可知约伯在神在人双方看来,实在是当时的大好人。连他的朋友们,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好人;只因见他遭遇患难,按理而推,神是赏善罚恶的主,其所以遇难,必是因为有罪。所以他朋友的话皆是理论,并非指证约伯果有什么显然的罪过。

三、大福气 约伯真是一个大有福气的人:(l)家道丰富(2)地位高尚(3)儿女满堂(4)皆事上主(5)和睦相亲(6)异居各炊(7)女子承业——约伯的女儿们“在弟兄中得产业”(42:15)。可见约伯的家庭。真是一个快乐家庭,他真是一个大有福气的人。且有不少的好朋友,能劝善规过,若非有约伯这样的人,亦决无像以利法、以利户等这样好的朋友。

四、大试炼 约伯既是道心虔诚,品格高尚,地位优美,家道丰富,儿女雍睦,高朋满座;那嫉妒人的撒但,怎能看见约伯不红眼呢?所以一得了机会,就用他无情的手段,在约伯的身上下了毒手。不但使他人亡家破,连他自己亦遍身生疮,使他从头顶到脚掌,毫无完处;最难当的试探,即是利用他的妻子,在旁边刺刺不休地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么?你弃掉神,死了吧!”他所最亲爱的妻子,当此无可奈何、万分伤痛时,说出这样伤心话来,本不为奇,不过这话使约伯太难当、太伤心了,这也真是他试炼中的试炼,是他担当不了的。幸而约伯信心坚定,即词严意正地指斥她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哎!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2:10)

五、大忍耐 最奇异的是约伯虽受大试炼,却仍能忍受到底。从来人受试炼,未闻有像约伯那样难当的。他于家破人亡之后,仍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亦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1:21)。及至他自身遍体生疮,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时,仍然持守他的纯正,这是何等的大忍耐呢!所以雅各特提起约伯的忍耐,无愧为我们的模范说:“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雅5:10~11)。

六、大辩论 全书可谓辩论书:

(一)先有天上的辩论——神与撒但。

(二)继有地上的辩论——约伯与朋友。

(三)终有天上与地上的辩论——神与约伯 即此辩论可知受苦难究系何因,信徒遇难,究有何故。(1)撒但的观念——在撒但以为人事奉神,心意不正,神施恩,人就亲近他;若施刑,人就远离他(1:8~11)。(2)约伯的观念——以为神不公义。此亦人于苦难中最易生的观念。(3)三友的观念——以苦难为罪孽的结局。(4)以利户的观念——以苦难为神成全他儿女的利器。(5)神的观念——在神所以加苦难给他的儿女,原因本不一致,或为惩治,以使人知罪悔改;或为试炼,以造就人的品德;亦或为重看他的儿女,藉苦难表现他们的真价值,以为人的利益,神的荣耀。

七、大觉悟 及至约伯经过辩论以后,即亲耳听见神的声音,亲眼见了神的圣面;他的身心灵,即彰显无隐的赤露在神面前;因而也就彻底看明白了个人的真相,即有最深的觉悟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42:5~6)。可见我们对于自己的为人,未能大彻大悟,必是因为未见神,未将自己显露在神前。几时在神面前彻底,几时即得见神向他显现;几时见神显现,几时也就真彻了底。非真彻底倒空自己的罪欲,决不能见神,“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非见了神,人亦不能真彻底坐在神前厌恶自己。约伯是个“自我”太大的人,他所以遇试炼,正是因为他的自我太大,非经试炼就不认识自己。

八、大得胜 既已大彻大悟,即承认神所作无不公义,他的旨意尽美尽善;因而不但在苦难中禁止自己的口不犯罪(2:10),且是从心灵里看明神所作的太奇妙,不是自己所能明白的。本来约伯心内苦中之苦,不在倾家荡产,不在遍体生疮,乃在不明苦难的原因。到这时候既已恍然大悟,自然也就在各方面得了胜;不但胜过试炼,胜过撒但,而且也胜过自己,甚至亦‘胜过了神’;人几时在神前彻底悔罪,几时即‘胜过神’,神即没法不施恩佑,没法不垂顾。到此地步,即十分同情神所施行的;看神在自己身上所行的,不但是最公义,且是最慈爱最美善。神啊!你所作的最奇妙,实是超过我心所想所愿,你的名应当赞美。

九、大荣耀

(一)神得了荣耀——神在撒但面前所夸赞的话没有落空;且是表现了神儿女的态度,因而即把荣耀归与神。

(二)约伯也得了荣耀——撒但此时即在神面前闭口无言,不能不承认神儿女的价值,也就再不能于神前任意毁谤约伯了。

(三)历代患难中的信徒得了荣耀——约伯受试炼的经过,即一场灵界大战,看见属灵圣徒最后的得胜。万世万代的人,亦都以约伯为模范,使多少在苦难中的人,因他的忍耐得了安慰;约伯真是我们经过试炼的好榜样!而且约伯在患难中的态度,以及他经过患难以后的结果,也是叫历世历代信徒,得了最深的教训,而有分于灵战得胜的荣耀。

十、大效果 不但约伯自身因胜此大试炼,而更深地认识神——使他亲眼见了神,即苦难最大的效果;神亦因此赐福给他,比前加倍。我们看约伯记第四十二章所载约怕因苦难而得的效果,不能不为他感谢神。所以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2~4)。“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第十三章 论书之首末二章

读者今自始至终读过约伯记一遍,心中作何感想呢?看见人世的苦难,是这样的无情,这样的剧烈,心中又有何回忆呢?哦!这正像阴雨弥漫时,看天上的密云重重,是那样的黑暗;但不久甘霖沛降,且于云中透出彩虹,光华灿烂,异常美丽,景色遽然为之一变。世事之变迁固令人惊奇,本书自始至终所论灵界之变迁,更有令人不胜奇异者。

一、自首章进至末章 从第一章与末一章,我们可以在约伯身上看见一个优美的人生,与经过考验的人生,即经过考验与未经考验之不同:

(一)优美的人生

1.约伯身世的荣美 “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这人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1:l~3)。这里有四句话论到他的身世。(l)完全正直——是说他的品性;(2)敬畏神——是说他的信仰;(3)远离恶事——是说他的德行;(4)在东方人中为至大——是说他的名位,在东方为至大。东方是日出之地,是向着神的荣耀,是宗教发源地。“这人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是言他的名位不仅仅是属世界的。“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是无愧为东方的伟人。

2.约伯家庭的福乐 他有七子三女,七与三成为十数,是属地的完全数,是满有属世的福气。他真是有一个快乐家庭,亦无愧为信徒的模范家庭。他的儿女皆敬畏神——他们皆遵父命“自洁”,皆亲爱雍穆、和平同乐。那嫉妒人的恶者,看见约伯的快乐家庭,真像一个美丽的小葡萄园,怎能不极力想法来破坏践踏呢?

3.约伯资财的富厚 他的资财甚是丰厚。这真像神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的家业并他一切所有的,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多。

4.约伯道心之虔笃

(1)夤畏上主——敬畏神,远离恶事,不受当时示拿地建塔拜像、远离上主之影响。

(2)信仰纯笃——他敬畏神,纯是本乎他的信仰心,并非如撒但之诬谤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如其敬神果有所为,亦只是为爱神之心而已。

(3)为儿女关心——约伯不但个人敬畏神,亦为儿女关心,常令儿女自洁,为儿女献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神。约伯常常这样行。”

5.约伯高朋之满座 约伯个人是道德高尚的人物,也有一些道德高尚的朋友。在他的客堂里筵席上,常是有高朋满座,如以利法、比勒达、琐法、以利户等。有学问、有道德、劝善规过的良友,真是不易多得的。想当日约伯不论对神、对人、对家庭、对个人,各方面皆是令人为他庆幸。

(二)受过考验的人生 我们衡量苦难的价值,当从苦难的积极方面论。

1.苦难是人格的考验 人当平安稳妥的时候,显不出生命的真相;当患难临身,更是在意想不到的患难突如其来的时候,方可看出他生命的价值。人能在狂风暴雨中,急急躲在主里面,不怨不尤的,安然静处;且以为是荣主的好机会,是在自己的生活里,实现基督生活的好机会;就必心平气和地把一切苦境逆境,都化为主的荣耀了。约伯经过苦难所表现的:

(1)始而极镇静——当人亡家破,万分忧伤时,个人亦遍身生疮,真是苦不自胜;其爱妻亦在旁边,刺刺不休地说一些讥讽的话,真令约伯痛不能当;但约伯仍能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伏在神的手下,“并不以口犯罪。”

(2)继而极忧痛——及至见友人各自远方来,皆放声大哭,撕裂外袍,坐在地上七昼七夜,各心怀隐痛,不发一言;约伯则忍无可忍,即开口自咒生辰,继而因友人皆不能谅其苦衷,反以约伯之苦难是罪孽之结果;约伯以无端而遭横逆,又无辜而受冤枉,则情不能抑遏,而号泣于昊天,说:“看哪,这里有我所画的押,愿全能者回答我。”

(3)终而荣归神 因以利户的发言,并因神的诸责,而闭口无言,且心中彻悟,而现身于主前,看见了不能看见的主,并认识了自己的真相。在生命的光中,裸体相向,所有隐情尽皆坦露,人生阴影,完全消释,则不能不觉自己之卑污渺小;上主之圣爱伟大,即俯伏主前,高唱哈利路亚了。

2.苦难是品德的造就 苦难是人品德的冶金炉,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越经火炼,必越显出精金的价值。何况人生不是精金;不过是从铁矿里才开采出来的一块生铁,必须多经火炼,炼去渣滓,多经锤打,打成纯钢,方能制成一个合用器皿;人生亦如一块极粗糙的大理石,必须经过巧匠的手,雕刻再雕刻,最后方显出一个小天使的模型来。约伯的人生,实是经过了最深的锻炼,最重的击打,在他那样彻底经过考验的人生里,即显出真人的面目来了。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祖,约伯可称为忍耐之祖。旷观古今中外,忍耐之深且大,当无人能出其右者。所以使徒雅各,特称誉他的忍耐,无愧为忍耐的模范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约伯用极度的忍耐,胜过了极度的试炼;经过了最大的造就,也就成功了最高的品德,可为万世最美的模范。

二、以末章的眼光看首章 用首章的眼光看首章,不论对世、对人、对事、对神,皆无所辨认。必须站在末章的地步,再回首看首章,是是非非就甚分明了。

(一)三幅图画 或说在此可以看见三幅图画:

1.地上的图画 这幅图画,一则形容旧约最标准的信徒——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这三句话,足以把旧约时代,在亚当里的一个标准信徒的真相表现出来。这是在旧造里的完全人,是原于人本有的宗教天性而有的信仰,也是原于人本有的道德性而表现的完全正直的品格。二则形容一个属世的快乐家庭——他的儿女,他的财富,皆是形容属世的一方面。且言众子各值生辰,在家中摆设筵宴,与众兄姊同乐。三则形容一个在世有名的人物——约伯在东方人中为至大。总言,看约伯的身世家庭等,真是一幅地上的美丽图画。

2.天上的图画 所谓天上的图画,原是俗眼不能见的。这是约伯用末章的眼光,即经过试炼以后,面对面地见了主,方恍然于这一场戏剧式的试炼的经过:一则看见神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宰;二则看见神亦常利用天使,听神命令,为神服务,所以“神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三则撒但即恶天使,亦常来参加天上的聚会,有时亦得到神特别的允许,而奉行神的旨意;不过神不准,他亦决不敢苦害神的儿女;其所加的苦难,亦常是有神的限制。看到这幅灵界的图画,可以使依靠神的人心中大得安慰。

3.天上与地上的图画

(1)图画所表演——把地上与天上两幅图画合起来,即可看明这画中之画,真是太有意义。在第一幅画的开始,真如晨光之照临,看见乌斯地约伯的美丽人生,不料于青天白日时,忽然乌云密布,阴雨弥漫,所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之言,竟实验于约伯之身。因为那“在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趁天上神的众子侍立在神前之际,也来参加其中,在神前谗谤约伯,谓其所以虔诚事主,皆是有所为而为,其目的要不外乎“私己”。耶和华确知约怕信仰纯坚,不致因苦难而心灰志渝;遂暂允撒但加害于约伯,只是不可害及其身。此言出不一时,所谓快乐光明完全的家庭,即遽然变为忧苦凄惨幽暗之地。

(2)人所看得见的——此时在人一方面所看见的,只是示巴人、迦勒底人,天上降的火,旷野来的狂风;不知有撒但站在背后,更不知撒但后面,还有神站在背后监视。

(3)约伯的态度——所深幸者,真金不怕火炼,约伯虽遭遇如此不测大祸,却仍能保持极大的忍耐。约伯经过这样的击打,他的反应,即表现他对于神的态度。(甲)便起来——在神前有极大的感动与觉悟,便站起来。(乙)撕裂外袍——表明极其伤痛,而撕裂心肠(珥2:13)。(丙)剃头赤身——表明羞辱,在神前一无所有,赤身而来,赤身而去。(丁)俯伏在地下拜——接受神的责打,承认神所作的无不公义。“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此时约伯的反应,确是叫神满意。

(二)三种景色 自末章看首章,不但看见三幅图画,亦看见有三种景色之不同:

1.无底坑所发的烈焰 看撒但毁谤约伯的话,真是满带地狱的毒气,是无端的怀疑,是冤枉的批评,是不留情的谗谤,是不顾事实,不要证据,信口开河,随便乱说。其对约伯的手段真是毒辣,四次报凶信,“忽然”,“不料”,皆是撒但用无情的手击打,击打再击打,残暴又残暴。从无底坑里所发出来的烈焰,越着越凶,直到把一个幸福家庭,一扫光地焚烧净尽,仍于神前毁谤不已地说,害未及身,犹可忍受,使伤其体,他必当面弃掉你,终至使约伯“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这是何等的凶残呢!如雅各说:“舌头就是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雅3:6)

2.人间的一片乌云 约伯与其三友,辩论人生苦难问题。虽然以利法、比勒达等为哲士为智慧人;辩论之结果,终显出三友之智而不智,哲而不哲。其最大原因,是以三友仅用世界眼光,未明晓天上的背景;使三友果明天上的会议,想必本书之大半,即自二章至卅七章所载一番辩论,其理由必早明白揭晓,无须争辩了。以本书所发明最大问题——致苦之原因——不在约伯所受痛苦之深重,乃在其心灵中不明神的旨意,究竟为何令其所爱所悦的儿女,受如此之痛苦;此最难解之问题,即为约伯苦中之苦,亦心灵中不堪受之苦。其与友人再三置辩者,莫非此问题;借辩来辨去,越辩心灵越糊涂,越辨是非越混淆,终如一片乌云,将公义太阳掩遮。且此乌云越来越密,终如坠五里雾中,不辨东西了。其与友人辩论计三次,每次三友皆以序发言,约伯亦一 一答辩。

迨其三友辩论已毕,约伯乃敬谨答复,言其确为无辜,而罹于祸,殊令人痛心。约伯言毕,又有第四友名以利户,开口直指约伯三友之非,诚以约伯固不能无过,无奈三友亦太不体量人情。据言苦难每由神的美旨,以教训造就其子女,而收良好之结果;且迭次诘问约伯,约伯迄未答复;是以利户所言,颇近于理。综上三次所辩,终为一片乌云,是非屈直难于分辨;幸神的儿女,决不以人口中的是非为是非,人说好说歹,人或毁或誉,皆不足致意;所求存心向主无愧,于愿已足。

3.天来的睛光 虽然无底坑迷了人真理的眼,人世的乌云,遮蔽人是非之心;终则看见天来的睛光,把是非真理都显明了。当以利户发言已毕,倏闻神乘大风发言,历举造物以表约伯之愚懦,继则诘问他令其答复。不料约伯闻神问之声,竟不能应对,无以措辞;前与三友辩论时,曾极愿有机会与神辩论者,今竟无辞以对,惟言渺我微躯,何敢复赘一言呢?于是大风复至,究问约伯,其有大能行神所行的事吗?其能造大力的鳄鱼,为水族的王吗?约伯闻言之下,深自愧悔,敬伏神前,厌恶自己。以后神则责其三友之言不合于理,以干神怒;命以牛羊各七,献为燔祭,并请约伯为他们代祷,以赎其愆,是非真理即大白了。

三、站在首章地步看末章 此处所言首章的地步,是从首章到末章,复从末章到首章的地步;读约伯记必须用此眼光,方能了解此书的意义。

(一)有了具体经验的信仰“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这一句话,就说破了大多数信徒的信仰;且不但是大多数,也是大多数的大多数。你看约伯是怎样地“敬畏神,远离恶事”;且是得了神的称赞,蒙了神的信任。他这样的一个信徒,真是不可多得的,或是当时惟一仅有的。但他的信仰,还是“风闻有你”,尚未“亲眼看见你”。风闻有你,仅仅是出于天性自然的信仰,或是由于理智的信仰。真理教义是明白的,主为我们所作成的救恩是知道的,也或是已经接受了,经验了,但还是风闻有你。

本章所言具体经验的信仰,是“亲眼看见你”。“亲眼看见你”,当然与“风闻有你”是大不相同的。信徒风闻有你,尚未亲眼看见你的,是太多了!这等信徒,仍然在约伯记第一章的步上;还没有与主面对面的经历。腓力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14:9,21)。

约伯看见了主,这不是一件小事,乃是他平生划时代的一件事;因从此以后,他的信仰不仅是信仰,乃是成了他的生命并他的生活。他这经过对付,经过击打考验的信仰,遽然就在生命里活出来了。

(二)不再活在自我里面 约伯记最要问题,即是为对付约伯的“自我”。约伯是个自我太大的人,他是一个在自我里生活的大好人,他的日常生活,是在自我里活着;他的信仰生活,也是在自我生活里的信仰生活;他一切事工并慈善事业等,亦多是在自我里的事工的表现;据言我作瞎子的眼,瘸子的腿,孤儿的父等,亦多深带自我色彩。及至他经过了最深的考验,他就认识了自我的面目,“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以后他的生命生活,再不向实现自我的方向;乃是向着表现主荣耀主的方向。从他看见了不能看见的主,即从生命的各方面表现主,再不以实现自我,而崇拜自我为王,乃是在他的生活与工作里崇拜主为王了。

此即基督化人生的实现:如保罗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14:7~8)。“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腓 1:20~21)。所以一个真信徒,莫不是让主把他的自我对付清楚了;非把自我对付清楚了,即不能活出基督来。我们各人的自我,是非受对付不可,所受最要的对付,即十字架的对付,保罗说,“我”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几时自我上了十字架,几时基督也就在我们的人生里显大了;因为活在我——非自我——里面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三)绝对服从神的旨意 约伯所遇苦难,始终是在神的旨意里,是由于神的旨意,表现神的旨意,也是成功了神的旨意。约伯起初并非不顺服神旨,以为“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但是在他心灵的深处,终未能完全顺服;他的大痛苦,全在他未能顺服神旨。知道神必不做错事,即安静下来,静观神旨之显明,他的心灵即必平安了。

进言之:约伯原是在神永远的旨意里,代表耶稣为“忧伤的人”,所受的对付,即十字架的对付。在约伯是把他的“自我”对付了,在耶稣却是表明造物主与受造之物,一同受苦;这十字架的苦难,其结果真是甘美。在约伯所受的苦难里,也尝到了这苦难的甘美,这是何等荣耀的事!赞美主,他的旨意真是奇妙!

第十四章 约伯记于信徒

信徒在世不免多遇苦难,可欣幸的,是圣经中有约伯记这一卷书,令多少在患难中的信徒深得了安慰,拭净了眼泪,医好了伤心;把他们呻吟悲痛的叹息,变成了赞美感谢的声音。这一卷书对于在试炼中的信徒,实在有极大的贡献与价值。

一、信徒不免遭遇试炼 试炼之来有三种:一曰试探,二曰试验,三曰试炼。试探是来自撒但,试验是由于神,试炼是为除去个人的渣滓。约伯所遭遇的,是撒但的试探,也可说是神的试验;即神藉着撒但的试探,去试验约伯,表现出他为人的真相,与信仰的真诚。这试探与试验的进行,就成了约伯的大试炼,叫他经过了不能担当的苦痛。这试炼虽是不易忍受的,却是信徒最美的课程,是信徒必须学习的,也就是信徒必须经过的:

(一)就神一方面说是必须经过的 非经过试炼,信心不能坚纯;必须将渣滓炼尽,信心方有能力。自古来哪一个信徒,不是经过了苦难的锻炼呢?

(二)就撒但一方面说是必须经过的 那恶者是常具着一种嫉妒的眼光,你要求信心进步,

他非来从中破坏不可,而且他决不肯相信信徒的虔敬心是真诚的。在平素谈不到什么是信仰的人,他原毫不注意;谁若是有信心,他就红了眼,不能不加以破坏。

(三)就个人一方面说是必须经过的 越经过试炼,就越认识自己;越认识自己,就越发自卑;越发自卑,就越发进步了。

二、信徒越好即更遇试炼 平常见人遭遇苦难,就以为必是有大罪,这种观念是太不对的。我们看约伯真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而且在耶和华的眼中看为完全,“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这可见他在当时的世代中,必是最好的了。这个最好的人,何以更遭遇了非常的试炼,且是世上自古罕有的试炼呢?众位须知:

(一)非像约伯这样信心的人不堪受此试炼 在普通人,不等人亡家破之前,即早已怨恨神,不能忍受了。

(二)非像约伯这样的人不得受此试炼 那恶者用不着下此毒手,使他受苦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三)非像约伯这样的人不配受此试炼 约伯所遇的试炼,是他荣耀神的机会。神是藉着他与那恶者挑战,为要在他身上显出神儿女的真价值来,好把那恶者的口封住,所以非约伯不配受此试炼。当日我们主耶稣受了水礼被圣灵充满.听到天上声音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以后那恶者才来试探他,且是用剧烈的手段试探他,正是因为耶稣被圣灵充满了,才受此试探;且是因为耶稣为神的爱子,才受此试探。非被圣灵充满,非作神的爱子,非出来要办天国的大事,那恶者决不来大施其伎俩,再三地试探他。主内信徒啊!你是个灵性的高尚、生命发展、被灵充满、为神爱子的信徒吗?你更是那恶者的刺眼钉,他决不能轻轻放过你。

三、信徒更蒙神爱即更经试炼 实际说来,约伯所遇试炼,必是以神为原动,撒但不过作了神的工具。我们看约伯与三友辩论之言,可知他虽是“敬畏神,远离恶事”,但是他的“自我”确乎太大,且是自以为义,看不见自己的真相。及至经过试炼,即显出他的缺欠来;非显出缺欠来,他就不会进步。神既爱约伯,怎能忍得他终究作一个在自己里活着的人呢?所以神既爱约伯,他就不能不受试炼。约伯确是敬畏神、亲近神的;但在他与神中间,仍有一些障碍物,使他不能亲眼看见神。神既爱约伯,即不能不藉着试炼把他一切自爱的、自满的、自美的、自义的、自荣的东西,都剥夺了去;使他只剩下一颗赤心向着神,他就真成为神所爱的了。

四、信徒越经试炼就越有信心 我们的信心是“火炼黄金”,甚至“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主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2~4)。看约伯遭遇的试炼虽难当,但他的信心进步亦非常快;在经过试炼之前,虽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但是他的信心还未精炼,他那时也不过“风闻有主”,及至经过试炼以后,就“亲眼看见了神”,也就立时看出自己的不足处,因而就厌恶自己,坐在炉灰中懊悔。这时他那信心的纯笃,灵性的高尚,当然不是未经试炼之前所可同语的了。“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1:12)。

诗曰:

(一)信徒遭遇各种试炼 切莫因此失志丧胆 须知主旨尽美尽善 花蕊虽苦果却香甜

      信心遇试贵逾黄金 非经锻炼不能真纯 既将渣滓炼除净尽 始克为主验中之人

(二)信徒受苦主亦忧伤 惟主是我忍耐力量 必不令我过于忧苦 正试炼时必开出路

(三)虽然有时阴雨弥漫 暂将义日蔽而不见 稍等片刻云雾消散 霞光满天倍加灿烂

(四)我心喜乐我灵欢畅 恩主是我性命保障 虽有波涛向我冲撞 有主同在何须惊慌

回目录

本站内容部份来自网上,如有损害您的权益的地方请来邮告知,一定速速改正。

欢迎您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This site is ©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丰盛恩典网站WellsOfGr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