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

提摩太前书概要

一 斥责异端的错误(1:1-11)

一、 提摩太前书简介

1.著者:使徒保罗

2.受者:提摩太,保罗属灵的真儿子(1:1)

3.著书时地:保罗第一次从罗马监狱被释放出来后,约在主后62-64年,在马其顿写的。而提摩太后书则是保罗第二次被囚,被处死以前不久写的,约在66-67年。

4.本书主题:教导提摩太(包括教会牧者和信徒)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5.本书目的:主要有两方面:警告和鼓励。

(1) 警告信徒, 要抵挡假教训,也警告那些假教师,要想一想传假教训的后果。

(2) 鼓励提摩太,教会和众圣徒,要继续坚持真道,过圣洁的生活。

6.第一世纪渗入教会的异端有智慧学派(或称诺斯底学派),将犹太律法和世界所谓的智慧相混合。保罗在书信中早已揭露过,特别是在歌罗西书中,但到保罗晚年写提摩太前书,后书和提多书时,异端的错误更深。因此保罗不是对提摩太讲什么新教训,而是重申他已教导过的真理教训。

7.本书与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通称为“教牧书信”,虽是写给个人的,却是为着牧养全教会的。提摩太和提多都是教会的牧者,保罗的同工和助手。

8.提摩太个人的背景

(3) 当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经过路司得时(参见徒16:1-3),当地的弟兄们极力称赞一位青年信徒,叫提摩太。他的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父亲可能在他幼年时逝世(提后1:5)。提摩太从小受外祖母与母亲教诲,要敬畏神(提后3:14-15)。他在保罗初次到路司得传福音时,被带领归信基督。

(4) 后来他从路司得开始,陪伴保罗旅行布道,与保罗的关系密切,以致保罗称自己为提摩太的属灵父亲(腓2:22),称提摩太为他在信心里的真儿子(提前1:2,18)。保罗常常差遣提摩太作他个人代表到各地教会去,至少有六封保罗书信,将提摩太列为写信人之一(林后,腓立比,歌罗西,帖前,帖后,腓利门)。

(5) 保罗一生为主作见证,也带出一些青年同工继续作主的见证,如提摩太,提多等。思念及此,求神也在今天这时代兴起更多的提摩太,提多来,作主美好的见证。

9.本书的价值:提摩太前书是神所默示的,绝对正确,确实可靠的,对教会的教导,可以说是关于教会行为的手册,是教会牧者和信徒必读和实行的指南。

10. 本书的主要内容:

(1) 斥责假教师和异端的错谬(第一章)

(2) 活出平安和安静的生活(第二章)

(3) 对教会长老执事的要求(第三章)

(4) 操练身体很好,操练敬虔更好(第四章)

(5) 尊敬那些该受尊敬的人(第五章)

(6) 敬虔与知足,持定真正的生命(第六章)

二、 问安(1:1-2)

1.“奉我们救主神”(1:1)。在保罗书信问安的话中,只有两封说到“救主神”(英文作God, Our Savior),一处是本书信,另一处是提多书1:3。我们一般知道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主,但神也是世人的救主。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神对世人的关系。这关系到我们在世上的行为,与世人的交往,是代表一位爱的神,将世人引到神的面前。犹太教却不是这样,神是犹太人的神,却不是世人的神。

2. “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1:1)。保罗写本书信时,距离他殉道的日子不远了,尽管环境恶劣,但基督耶稣是他黑暗中的光,患难中的盼望。

3.保罗自称是基督耶稣的使徒,对提摩太说,保罗使徒的身份很明确。可是保罗知道,这封书信也会流传在信徒中间,因此保罗自称为基督的使徒,表示他所写的有主的权柄。

4.保罗称提摩太为“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直译为“在信里面的真儿子”,这个“真true”是信上的真,与假教训,假教师的“假”成强烈的对比。保罗是提摩太属灵的父亲,不仅有深厚的感情,并且在福音服事中同工。提摩太接受和顺服保罗的带领和引导,他也尽力在生活工作中服侍保罗,腓2:22,保罗说,“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年长和青年同工这样的配搭,呈现出何等美好的榜样。

5.保罗在第2节的祝愿是,“愿恩惠怜悯平安……归于你”。提后和提多书亦同(提多书的英文译本有“怜悯”此词,中文和合本没有译出)。但给教会的书信只有“恩惠平安”,没有“怜悯”此词。不是说教会不需要怜悯,或许是个人更需要神的怜悯,才能忠心事奉,忍受各样的艰难(腓利门书的问安没有提到“怜悯”此词,或许也是写给在家中的教会之故)。恩惠是基础,怜悯是行动,平安是果效,全是神赐给人的礼物。

6.第1,2节中,“我们”此词用了三次,说出保罗和提摩太亲密的关系,在灵里的合一,也表示保罗谦卑的心态。

三、 保罗将提摩太留在以弗所(1:3-7)

1.很可能保罗第一次从罗马监狱获释之后,往马其顿去的时候,先经过以弗所,将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作保罗的代表,对付和纠正异端。

2.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会的目的:“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此处的“异教”不是指别的宗教,而是别的“教训”,英文作other doctrines,就是不合乎福音真理的假教训,也就是异端。仇敌破坏教会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如同吼叫的狮子,逼迫教会和信徒,一是装扮成光明的天使,用异端的假教训,动摇教会的基础。后者比前者的破坏力更大。教会的牧者和信徒要多加提防。

3.“那几个人”指传异端错谬的假教师,他们的特点:

(1) 传荒谬无凭的话语。“荒谬无凭”原意是编造的神话故事,也可能是捏造一些假见证,自称有奇异的经历,以支持他们传的虚假教训。

(2) 讲无穷的家谱,犹太人十分注重家谱,但被虏后长时亡国,他们的家谱难免失落不完全,因此假教师可能利用它作讲论的话题。因为没有根据,也没有正确的结论,所以圣经称它为“无穷的家谱”(即未完成的意思),与福音完全脱节。

(3) 讲虚浮的话(6节)。不讲属灵的原则,反去讲那些似乎高深奥秘,却没有实际益处的道理。

(4) 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7节)。“教法师”即教导律法的老师,英文作law-teachers。他们提倡律法主义,会用旧约律法,却不明白律法的功用,甚至误解律法的正意,败坏人的信心。

(5) 第4节下半节,“并不发明神在信心上所立的章程”,这句话不易理解,有些版本,意译为“不是帮助人在信心上接受神的救赎计划”。因为假教师所编造荒渺无凭的话语,以及无穷家谱的辩论,对神在信徒身上的救赎计划,并不能有什么启发,也不会帮助信徒更加信服神,灵性上更加长进。这告诉我们,对于圣经中没有详细记载的那些灵界奥秘事,不要作无谓的辩论。

4.保罗嘱咐的宗旨就是爱(5节)――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1) “命令”是嘱咐的意思,“总归”就是“最后宗旨”,“结局”,“结果”。保罗表示他的嘱咐,跟那些讲荒谬无凭的话的假教师,是完全不同的。使徒的嘱咐,竭力辨明福音真理,是要引人到基督面前接受神的爱。这爱的特点有三方面:

(2) 第一,从清洁的心生出来的-纯洁的动机

a. 这爱指神的爱,清洁指没有属肉体和自私的掺杂,合乎真理,纯洁的。

b. 清洁的心指专一的心,不心怀二意(雅4:8),专一爱神。

c. 清洁的心是常得宝血洁净的心。我们若偶然犯罪,当立即向神认罪,求赦免。

(3) 第二,从无亏的良心生出来的-正直的心

a. 无亏的良心,就是与神和好的心,与神的关系正常。“无亏”,英文作good(好的)。

b. 这“好”可以指性质方面的好(太7:16,好树结好果子),或品格方面的好(路18:18,少年官称耶稣为良善的夫子,良善即好的意思。)

c. 良心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如果不好,常给人错误的指示。照样良心若正常,就产生良好的作用,才能生出神的爱。

(4) 第三,从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无杂质的信心。

a. 无伪就是没有虚伪,没有假冒,是真实的, 有些人信的动机不纯,信心是假的,如犹大虽然列在十二门徒之中,但他的信心是假的,有外表,没有实际。

b. 有些信徒因过于倚靠情感作用,要神为他成全自己的心愿,虽然没有圣经的根据,也没有主的应许,就勉强自己去信,这不是神所要的信心。这样的信心不会生出真的爱来。

(5) 假教师讲的,是荒谬无凭的话,只能引起争论,破坏爱心。但神要我们在事奉和生活中,流露出爱,并且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好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这是服事的真正目的,在教会和家庭中,就会少很多争论,纷争,猜疑,嫉妒了。

四、 律法的功用(1:8-10)

1.本段经文说到律法的功用,因为假教师假装成律法的捍卫者,藉着自称为教法师(律法的教师),传错误的教训。他们在真道上没有根基,没有对神真实的信心,不领悟神的话语,以致凭私意解释旧约圣经的律法,却不明白其功用,甚至误解圣经正意,结果是败坏人的信心,并不能造就信徒的灵性。因此保罗要说明律法的功用。

2.第8节说,“律法原是好的”,意思是提醒信徒,不要因着假教师误解了律法,就否定律法。罗7:12说过,“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的,公义,良善的”。并非律法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人没有用得合宜。

3.“只要人用得合宜”,意思是律法有其合宜的用处。如果将律法当作得救的途径,靠行律法来称义,那将是错误地应用。保罗没有反对律法,乃是反对那些错误运用律法的人。什么是用得合宜?就是以律法为“训蒙的师付”(加3:24),为要引人到基督面前,接受祂的救恩,因信神的儿子,被称为义。

4.要注意:要除去得救靠恩典,得救后要靠行为的错误观念。要分清楚在律法下守律法和在恩典下的基督徒应有好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原则。在恩典下的基督徒有好行为是根据爱,活出新的生命,与守律法完全无关。

5.或许有人要问:既然如此,神为什么要设立律法?律法为谁设立的呢?保罗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一是“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第9节上)。意思是,律法不是为那些已经因信称义,重生得救的人设立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准则。也不是给义人来维持他们在神面前义的地位的。他们的行为是根据圣灵的引导与爱的原则(加5:13-18,罗6:14)。

6.另一面,律法却是为不法不义的人设立的。换句说,当人一犯了罪,有了不法不义的行为,就要被律法定罪。这对每一个犯罪的人都一样,律法的用处就是“定罪”。人被定罪后怎样得拯救?寻求赦罪。未信主的人要相信接受耶稣基督,罪得赦免;信徒要向神认罪,神要赦罪,洗净一切的不义(约一1:9)。

7.第9-10节,保罗列出十四种罪为例,指出律法是为不法(犯罪)的人设立的。

(1) 不法和不服的。“不法”指不遵守神的律法,“不服”指不肯顺服神的律法。

(2) 不虔敬和犯罪的。“不虔敬”指对神不敬;“犯罪”指违反了神的旨意,不守住人应有的本分。

(3) 不圣洁和恋世俗的。“不圣洁”指与神的圣洁相反;“恋世俗的”指随从世界的生活方式。

(4) 弑父母和杀人的,“弑父母”,在原文是“弑父”和“弑母”两种罪,这种罪包括虐待父母。虐待父母发展下去,就会伤害父母。

(5) 行淫和亲男色的。“亲男色”即今日的同性恋。

(6) 抢人口和说谎话的。“抢人口”指绑架勒索,拐卖儿童,妇女。说谎的罪很普遍,人习以为常,但神却明说是罪。

(7) 起假誓的,这也是谎言,不只对人说谎,还对神说谎。主耶稣教导门徒要以诚实待人,“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8.上述的罪只是举例,总的原则是凡是“敌正道的事”都是罪(10节下)。“敌正道”,意思是与纯正的教训相违背,一切犯罪背道的事,都是律法所定罪的。

五、 小结(1:11)

1.第11节说,“这是照着可称颂之神交托我荣耀福音说的”。这表示保罗说的这些话,是凭着他从神所领受的托付说的。

2.神是可称颂之神,祂在旧约时赐下律法,同时也在新约时赐下荣耀的福音,并将传福音的使命交给保罗。

3.保罗在以上经文讲律法的功用时,是根据神所托付的荣耀福音讲的。可见律法与福音没有冲突,律法所定罪的,福音也照样定罪。在对于罪的刑罚方面,福音与律法有其相同的地方。只是福音告诉罪人逃罪的方法,就是信靠耶稣基督的救恩。

4.福音被称为荣耀的福音,因为福音是神的杰作,神藉着祂儿子所成就的救恩,是神一切作为中最荣耀的作为,超过旧约律法的荣耀(林后3:7-11)。假教师出于私意所教导的所谓律法,不过使人惧怕,受捆绑;福音却是叫人认识神的儿子,得到真自由,才是真正的荣耀。

六、 背诵经文(1:5)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