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灵程 第二十八篇 信徒与世界

第二十八篇 信徒与世界(腓三19-20,约十七16:约壹二15-17)

天国子民寄留世界,或说活在世界的天国子民,究竟对于世界当存甚么观念呢?看教中信徒虽已身入灵界,但仍有多数还属世界,一味的留心世务,照着世人的样子,劳劳碌碌的去捕风捉影。亦有一般人,因为从各方面的观察,以为耶稣快要再来,即放弃一切职务,事也不作了,学也不求了,专等着耶稣来。如某神学教授,常对学生言,求学为犯罪,以耶稣已快要再来,那有余暇求学呢?当保罗时代帖撒罗尼迦教会中,亦有此等效友,保罗特特警戒他们,都当安静工作,各尽本分。因为我们专务世界固然不对,放弃职务也是不对。我们所当注意的,是在世界而不属于世界;虽未升天界却已属于天界。此等在世界而不属世界,未升天界,却已活在天界的实际,即信徒处世的真态度。

一、基督徒的生活是出世的

保罗曾将万事看作粪土,(腓三8)并将世界钉在十字架上。(加六15)耶稣到世上来,全世界本是属他的,但他在世界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因为这世界的事,必要快快过去,万事万物皆虚而又虚,空而又空,是虚空的虚空,都是虚空,人为世界劳碌经营,真是如同捉影,如同捕风。凡真基督徒,当然必用属灵的眼光,将红尘看破,身心超出世界以上,脱然无累的,去度灵界生活了。但人要看破世界,非经过箴言书的地步,即在主里得了真智慧,是决不会达到传道书的地步,而视万物皆为虚空的虚空。

凡真基督徒原是天上的国民。等侯主耶稣从天上降临,他的眼睛常常注目天上的事,自然不暇及地上的事,而以世事为念了。信徒所得的分,不是属世界的,「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们所得的,主为我们持守,用绳量给我们的地界,在至美之处,我们的产业实在美好。」

二、基督徒的生活是入世的

基督徒按灵性说,虽然超出世界,而为灵界人物,却不是避世隐修,离开世界而去,他们还是要在世界作人,不过是不「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不以肚腹为神」罢了。既有肉身寄留世界,不能没有世界的关系,所以保罗尝劝教友「要亲手作工,作正经事,就可有余赒济穷人。」保罗自己也是亲手织帐棚,白天传道,夜晚即制造帐棚,以此供给自己,与同人的需用。连我们的主耶稣也曾亲自作木工,当他传道的时候,人还称他说:[这不是那个木匠么?」他来到世界,为的是与人同处,作我们的以马内利。

信徒原是世上的光,世上的盐,若不入世界,如何尽其为光为盐的天职呢?我们看这腐败罪孽的世界,正急需真理的光照,神恩的拯救,信徒焉得不时伸双手,与主同工,去服役社会,烛照暗世,领罪中同胞归向真理的光明呢?

而且信徒虽是天国民,却也是世上国民一份子,自然免不了有国民的责任与本分。我们对于国家,对于同胞,当尽之义务不能不尽。「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尊敬的尊敬他。」(罗十三7)所当注意的,是凡事求合真理,不得从人意背乎真理。

三、基督徒的生活是超世而入世的

耶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是以从天上来的资格,在世作人。他为门徒的祷告是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上,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十七15-16)是愿门徒在世作人,却被保守脱离恶者;即以在天的生活,而生活于人羣社会中。此中的要义,是表明一个真属灵的人,并非不与世人接近,虽与世人接近,却不被罪玷染。

人非属灵而有超世的生活,即不配亦不敢入世界,如使徒保罗是先到亚拉伯,学惯了灵性生活,而后才有入到世上的资格。摩西先度过了四十年旷野的生活,以后才有下到埃及的程度。以利亚先去藏在基列溪边,(王上十七3)以后才能显在以色列人眼前。所以一个真基督徒的生活,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是以在天的灵性生活,去在世界作人。

四、基督徒的生活是入世而超世的

耶稣虽然「从天降下来,却仍然在天」(约三13)真基督徒的生命也是「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那里」,(西三1-2) 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弗二6)是在世界而不属于世界;虽未到天家,却已活在天家的。有如此希奇奥妙的生命与生活,方能有改革世界,救正同胞,吸引罪中同胞,一同行在光明中的能力呢。

果有此入世而超世的生活,虽常与人接近,却不同流合污。「在甚么人中间,即作甚么人」,不但不为人所化,且「无论如何,总救些人」,「使基督在他身上,照常的显大」。他在家庭,无异台上的灯;处社会,无异山上的城;对于世界,则无异世光世盐,而为真理大大放光明,将荣耀归于父神了。

虽然,此生活按表面说,究不是远超人世以外;乃是在日常生活里,度灵性生活;或说是在灵性生活里,渡日常生活。且是在暂时生活里,度永远生活;或说是度永远生活的暂时生活。亦即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的生活。果能如此,虽然是在日常生活里,亦足以将灵性生活的丰富,能力,荣耀,表显出来,「或吃或喝,或作别事,全是为荣耀神而行,」凡一切俗事俗务,亦皆化为圣事圣工了。可见一个真基督徒,对于世界是:

一 是超世的

二 是入世的

三 是超世而入世的

四 是入世而超世的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信息精选Messages, 灵修欣赏Devotional Articles and tagged .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