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

提摩太前书概要

三 平安安静的生活(2:1-15)

一、 引言

1.提摩太前书的一个主题是:信徒要持守纯正的教训,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事为人。第一章,保罗告诉提摩太,将他留在以弗所的目的是对付教会内部传异端的假教师(1:3)。保罗奉主的权柄,将其中两个人交给撒但,使他们不再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1:20)。

2.第二章,保罗转到教会信徒与教会外部的关系,特别是与执政掌权者的关系。着重劝勉教会致力于祷告上,以致基督徒在世上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

3.本章可以分成两大段

A为万人祷告(1-7节)

B平安安静的生活(8-15节)

二、 为万人祷告(1-8节)

1.为万人祷告的必要(1-3节)

(1) 第1节,“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这里的“第一”至少有两方面的意思。

a. 这是关于教会的功用,要将祷告放在优先位置,特别要为万人(all men)祷告。

b. 这也是关于神的心意,祂要地上的基督徒有一个愿望,愿全人类都可以得到神的福气。因为这正是 父神在基督身上所显明的本性和荣耀。这也是基督福音的目的:向世上的人宣告“神爱世人”的恩典。所以第3节说,“这是好的,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

(2) 如何为万人祷告?有四方面:

a. 恳求supplication:“恳求”的字根是“缺乏”,是关乎有缺乏之处求神补足。

b. 祷告prayer:对象总是神,带有敬畏和敬拜的成分。

c. 代求intercession:有投入,同情的意思。为自己或别人某些特定的需要,向神祈求。

d. 祝谢thanksgiving:为神赐给自己或别人的恩典,表示内心的感谢。

(3) 具体应用:万人包括未信的亲人,同事,邻居,甚至远方未见过面的人。祷告的事不分大小,如亲友住院手术,为他(她)的康复代祷;为亲友的儿女升学,为别人找工作,出门旅行,家庭关系出现危机等等,都可以照着神的感动代祷。

(4) 第2节特别提醒,“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当时犹太人受罗马皇帝统治,基督徒受逼迫,但保罗仍然提醒信徒要为执政掌权的祷告。他们的权柄来自神,求神给他们聪明智慧,按照公义的原则治理政事,有敬畏神的心,爱人民的心,以致信徒(包括众人)可以过和平安静的生活。

(5) 和平安静的生活,要求我们敬虔端正。这是关于基督徒应尽的本分的两方面:一是敬虔,大小事以神为中心;一是端正,也可作“诚实”,这是对政权和众人。对神,对人都存无亏的良心,无论遇到什么事,内心平安,平静(“无事”不是不遇到难处)。圣经教导我们,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遵守法律。敬虔端正是指属灵的生活,平安无事是指物质生活,这两方面都在神面前可蒙悦纳。

2.为万人祷告的原因(4-6节)

(1) 为什么保罗要信徒为万人祷告?第4节说,“祂(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

a. 自从人犯罪堕落,与神隔绝之后,罪人自己不能来到神的面前,等待罪人的只是沉沦,灭亡。

b. 神是爱,祂满有怜悯,当人陷在罪中时,神仍眷顾,宽容,赐下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并且神更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个沉沦,所以祂要拯救世人。第3节,保罗称神为我们的“救主”。

c. 但是罪人怎能得救呢?必须明白真道。人要明白真道,就可以得救。“明白真道”不是要求人读明白圣经。当然明白圣经是很重要的,因为圣经是为耶稣作见证。但明白圣经是人信主以后的事,不是在还没有信主的时候。

(2) “明白真道”是指明白真道中最基本的真理,就是知道,相信,接受第5节所说的真理:只有一位神,神人之间只有一位中保。

a. 一位神。世界主要的宗教中只有三个宗教是一神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信的是同一位真神(犹太教称神为耶和华,基督教称呼神为神),而伊斯兰教信的也是一神,但不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信的神。

b. 真神只有一位,但可以有不同的称呼。在旧约时,神给以色列人的启示是宇宙间有一位真神,人不可以拜偶像,敬拜假神,“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16:4)。神的启示是渐进的,到了新约,耶稣基督降临来到地上,神将祂自己的本性完全显明出来。神藉着新约圣经启示,神是一位,却有三个位格(person),基督徒一般简称神是三位一体的神,或三一神。

c. 这是藉着耶稣的受浸向人显明。当神的儿子耶稣在约旦河受浸时,有圣灵降在祂身上,这时天上有父神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圣父,圣子,圣灵。所以基督徒的基本信仰是:一位神,却有三个位格,即父神,子神,圣灵神(God the Father,God the Son,God the Holy Spirit)。异端不接受这基本信仰,这是我们要注意分辨的。

(3) 一位中保,英文作mediator。当用在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劳资纠纷,调解家庭纠纷)时,可称为调解员,仲裁者。但此处的中保,是神与人中间的中保,是解决人与神的关系。不是神亏待人,而是人得罪了神,与神的关系破裂了,如何恢复关系?必须有一位中保,为人承担恢复与神关系的代价。没有一位中保,人永远与神分隔,这是多么可怕啊!

(4) 作神与人中间的中保的两个条件:

a. 必须是真实的人,完全的人。第5节说,就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降世为人”表示神成肉身,来到地上作一个人,有人的人性,却没有人的罪性,因为罪人不能成为神和罪人中间的中保。基督耶稣是神,又是人;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祂有资格作神和人中间的中保。

b. 必须是能够为人付上赎价。神爱世人,但神也是公义的,祂不能无条件地赦免人的罪,否则祂就不是公义的。人的罪必须除去,洁净,所以中保的责任就是牺牲自己,亲身担当人的罪,作罪人的赎价,如同牛羊被杀,献上作赎罪祭,满足神公义的要求。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表明神的爱,同时又显出神的公义。

(5) 中保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祂是人,以致世人可以认识神,有限的人可以认识无限的神,是因为基督耶稣将神显明出来。耶稣对门徒腓力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同时,祂是人,才可以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

(6) 罪人要得救,必须明白,相信接受这个基本真理:只有一位神,只有一位中保-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区别就是:犹太教只是相信一位神(和我们一样),但不相信主耶稣是神和人中间的中保。当耶稣在他们中间传福音,医病行神迹时,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不接受祂,最后将祂钉十字架,他们不相信耶稣是中保,就受到神的审判。

(7) “只有”此字提到两次,“只有only”的意思是除此以外都不是。神只有一位,别的都不是神;中保只有一位,就是基督耶稣,别的如天使,圣人,马利亚,圣使徒都不是中保。

(8) 第1-6节,“万人all men”此词提到三次。“为万人祷告”,“神愿意万人得救”,“(主耶稣 )捨去自己作万人的赎价”。

a. “万人”指世上所有的人。

b. 神愿意“万人”得救,这是关于神的旨意。神愿意万人得救,但不是世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动地得救。只有那些愿意相信接受神的救恩的人,才可以得救。

c. 主耶稣捨自己作“万人的赎价”。这是关于神的恩典。祂将祂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为我们流血捨命,用祂儿子的血买了我们回来。何等大的恩典!

d. 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这是关于蒙恩圣徒的责任。福音广传,更多失丧的灵魂得救,神的旨意成全,神的恩典临到世上更多的人。

e. 三处的“万人”分别论到神的旨意,神的恩典和圣徒的责任。

3.保罗奉派作福音的使者(7节)

(1) 第6节下半节说,“到了时候,这事必证明出来”。“这事”是指耶稣基督为万人舍命,作万人的赎价。这是福音。

(2) “到了时候”是指什么时候?神要证明祂的福音,是按着不同的时期,一步一步把真理显明出来。在主耶稣降生以后,就开始显明出来;到了保罗那个时候,更加显明,可是还没有在全世界显明出来。但神至终要将福音传遍全世界,以致万人可以得救。

(3) 保罗蒙神的拣选,主说,保罗是祂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祂的名(徒9:15)。保罗接受主的差遣,第7节说“我为此奉派,作传道的,做使徒,作外邦人的师傅”。

a. “为此”是为了证明耶稣基督的捨命是作万人的赎价,祂是神和人中间唯一的中保,是照着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的旨意而降世为人的。这是奇妙的救赎,不但保罗要传,今天每一个信徒也要尽力的去传,在这个不信的时代中,竭力地证明耶稣基督是救主,祂的捨命是为万人作赎价。

b. 保罗说到他所领受的三种职分:

——作传道的,是通常的称呼,即传道人的意思,传讲神救人的福音。

——作使徒,是神特别拣选,有属灵权柄的使徒,亲眼见过主耶稣,为基督受苦,有权柄行神迹异能,他的话和教训可以作为信仰的根据。

——作外邦人的师傅。保罗不只是使徒,他还有特别的托付,是外邦人的使徒和师付,教导外邦人相信耶稣基督这位救主,学习明白真理。

三、 平安安静的生活(8-15节)

1.本段经文与上文的关系:在英文圣经,第8节开始有“所以therefore”此词,它把上文下文连接起来。

(1) 第7节,保罗说到他是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师付,教导他们学习真道。信徒学习了真道,就要学习怎样在教会中事奉神,就应该知道在教会中男人女人该有的次序。本段经文就是论述男人女人在教会中不同的职分。

(2) 第2 节,保罗劝勉信徒要敬虔端正,有平安安静的生活。本段经文说到男人要无忿怒,无争论,随处祷告;女人在教会里衣著妆饰端庄,安静,学习顺服,这样在家中,在教会中才有平安安静的生活。

2.对男人的教训: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

(1) 第8节的祷告不是指个人私下的祷告,而是在公众前的祷告。

(2) 男人不只是传道人,长老,或有恩赐的信徒,而是所有男性的信徒。

(3) “随处in every place”,表示男人可以在每一处的场合,在公众前的祷告。这也是暗示有在某些地方或场合,女人不适合在公众前祷告(林前14:34,妇女在会中要安静)。

(4) “随处祷告”,重点不在地点,而是祷告时的属灵气氛。彼前3:7指出,夫妻之间如果缺少体贴和温柔,都会使祷告受拦阻。同样,圣徒中如果嫉妒纷争,他们的祷告也会受拦阻。

(5) 所以男人祷告的属灵气氛要注意三方面:

a. 圣洁的手-要注意自己德行,手洁心清,保持与神正常的相交。“举手”祷告,不在乎手的姿势。我们若行事圣洁,任何姿势的祷告,都蒙垂听。

b. 无忿怒-我们要在爱中祷告,不可以一边祷告,一边还发怒。

c. 无争论-我们要在信心中祷告(“争论”也可作“疑惑”),相信神所作的必能作成。

3.对女人的教训:廉耻自守,衣著妆饰端庄。

(1) 女人的衣著妆饰会因时代不同而改变,人们对女子参与社会活动和服装的观念也会改变,但是神在教会和家庭所设立的秩序和原则,却不因时代的观念改变而改变的。保罗先提及女人的举止和衣著的三个原则:

a. 廉耻自守。“廉耻”指举止端庄,不轻浮,不致令人产生这女子不知羞耻的感觉。庄重不等于落伍时代。“自守”有谨慎,节制的意思。廉耻和自守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b. 以正派衣裳为妆饰。“正派”是端正的意思,不是奇装异服,也不是难看,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而是适合自己的身份和年龄,清洁整齐,实用舒适就好。

c. 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意思是不要奢侈浪费,耗费太多的金钱在衣服上,追求昂贵的衣服手袋,藉这些身外之物炫耀自己,吸引人注目,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圣经没有禁止基督徒有金银珍珠首饰,但要适可。基督徒在世上是客旅,不要花费过多金钱在外表的衣饰上。相反地,要节制知足,顾念缺乏的肢体和神的工作。

(2) 第10节,“只要有善行,这才与自称是敬畏的女人相宜”。以上提的是关于外表,本节则关于内心的品德。姊妹应该注重内心的品德,胜于外表的妆饰。

(3) 保罗没有具体说,是怎样的“善行”。但从彼前3:4 看到,善行可以是“长久温柔安静的心”。这原是神赋予女人的特点。所以姊妹应该凭着美好的品德来取得人的尊重,这才与神儿女的身份相称。

4.女人在教会的次序(11-15节)

(1) 这一段经文不容易解释,常常引起争论,因为说到“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安静)”。是否保罗提倡大男人主义,男女不是平等吗?我们要从圣经真理来认识,并且得到正确的理解。

(2) 世人对平等的观念与圣经对平等的观念不同。世人的平等观念认为大家一样都是平等;男的能作的,女人也能作,这是平等。 但圣经说的平等是指,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神的儿女。不过在神的家中,我们各人的职分,责任,岗位都不同,神安排的男女次序也不同,这不是不平等,乃是平等里有差别。目的是为了教会,家庭,个人得益处,神得荣耀。我们,无论男女,如果都能接受神的安排,必定显出美好和谐的光景。

(3) 女人讲道-“女人要沉静,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11-12节)

a. 此处的“讲道”,原文为didasko,有时也译作“教训”,“教导”。当作名词时,译为“教师,夫子,师付”。如弗4:11,神赐给教会有五种(或四种)的恩赐,其中有“教师”,也是此字的名词。在新约圣经中,另一词原文为propheteuo,也译作“讲道”,字义为“说预言,受灵感说话”,如林前11:4,5;14:1,译为“讲道,先知讲道”,与本书信3:12的“讲道”在原文是两个不同的字。

b. 为什么保罗此处说,不许女人讲道?保罗没有明显说到原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体会:

——讲道含有教训,教导的意思,保罗不许女人讲道,不赞成姊妹在教会中站在教师的地位。因为教师这职分在教会中是权柄的职事,照神安排的次序,由弟兄担当较为合适(不是绝对的)。在教会中,在家庭中,“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林前11:3)。

——神对姊妹的要求是“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意思是要安静,顺服,作一个学习者learner。这不是轻视女性,而是显出神造女人时赋予女人的特性(温柔,安静,顺服丈夫)。姊妹若如此行,必赢得丈夫与众人的尊重。

——保罗不许女人讲道,却没有禁止女人与男人一样,都要羡慕作先知讲道(林前14:1)。因为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造就,安慰,劝勉人。先知讲道就是受圣灵的感动,照着神的话,说出自己对神的话的领会,或者自己是如何实行神的话,经历神的恩典,生命怎样更新变化等等。这是神喜悦的,也是叫神荣耀,叫人得益处的。

——有人解释,不许女人讲道是与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关,当时的妇女抛头露脸被视作羞耻。有些妇女信了主以后,以为与男人平等了,就要在教会中教训人。因此为免福音受人毁谤,就禁止女人讲道。这种解释也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的。

(4) 女人不可辖管男人,只要沉静(12节)

a. 在神的创造和安排中,神造男也造女,男女要互相依存,女人不能没有男人,男人也不能没有女人,在主里是合二为一的,丈夫和妻子不可分开,而是互相依存的。照神安排的次序,在教会和家庭中,男人有权柄,女人顺服,这不存在男尊女卑的问题,而是男先女后的次序,男人是头,女人是帮助者,男女是岗位之分别。

b. 女人不可辖管男人。“辖管”是侵夺权柄的意思,女人不可以侵占神给男人的权柄,要站在帮助者的地位,顺服权柄。

(5) 不许女人讲道,不许她辖管男人有两个原因:

a. 按照神创造的次序,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要注意这“先造”和“后造”,圣经用先与后说明男女地位的不同。林前11:9,“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而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意思是起初神创造女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男人而造,而不是为着辖管男人而造(创2:18)。

b. 按照被引诱的次序,当初是女人(夏娃)被引诱,没有守住自己的岗位。第14节说,“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夏娃没有站在帮助者的岗位,没有让亚当应付魔鬼的引诱,而是自己出头,结果使自己陷在罪里。亚当不是被引诱,他乃是犯了罪,接受和吃了神禁止他们吃的果子,亚当不顺从神。夏娃先被引诱,证明女人不宜在神的家中作领袖。

(6) 女人从咒诅得拯救的路(15节)

a. 第15节说,“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这是一个特别给基督徒妇女的应许。创世记第3章记载,当始祖犯罪后,神咒诅蛇(也是预言),“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b. 基督徒妇女怎样从咒诅得蒙拯救呢?要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便可以在生产儿女的事上得救。“生产”childbearing 是生育的意思,也包含养育儿女的含意。基督徒妇女虽然不在教会中作领袖,但是她可以在家中起到重要作用,养育敬虔的儿女。

c. 夏娃和在她以后所有的女人都要经受生育儿女的苦楚,但在苦楚中有盼望,因为神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撒但的头。女人的后裔就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基督)。夏娃(女人)怎样从咒诅得蒙拯救,就是藉着生育孩子,从她的后裔出来一位弥赛亚,祂是救主,将我们(包括男人,女人)从罪的咒诅中救出来。

d. 有人解释“在生产上得救”要照字面来领会。基督徒妇女如果敬虔爱主,她生产孩子时,蒙神保守会顺产,减少疼痛。这样解释也未尝不可,但我们相信这个应许应当有更深的含义。

四、 背诵经文:(2:1-2)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