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站首页 )

提摩太前书概要

四 监督和执事的资格(3:1-13)

一、 引言

1.保罗往马其顿去的时候,将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为了阻止那几个假教师,不可传异端。第一章的内容是保罗斥责异端的错误,并且以自己的蒙恩见证来说明,真福音是神丰盛的恩典,将罪人从罪中拯救出来。到了第二章,论到为万人代祷,以致可以过平安无事的生活。

2.第三章,保罗转到教会中选立监督和执事的标准,或许有下列的原因:

(1) 与分辨假教师有关。怎样分辨假教师?从两方面:一是他们的教训;一是他们的品行。第一章已经指出他们的错误教训,第三章藉着论述监督和执事的资格,来对照他们的品行。很可能有些假教师已经占据了长老的职分。保罗在徒20:17-35对以弗所长老的讲话中,已指出“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20:30)。

(2) 与本书信的主题有关。提摩太前书的主题之一是信徒“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3:15),其中很重要的是选立监督和执事。他们要有美好的品德,照着神的旨意牧养神的群羊,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2-3)。所以保罗要在第三章列出选立监督和执事的标准。

3.第三章列出监督和执事的资格是着重在道德品质,不重在恩赐。不像以弗所书4:11,那五种(或四种)职分(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是基督赐给教会的恩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当然这不是说,使徒先知等五种职事就不要求道德品质,或监督和执事不需要恩赐,只是说有不同的偏重。

二、 本段经文可以分成两个段落

A 监督的资格(1-7节)

B 执事的资格(8-13节)

三、 监督的资格(1-7节)

1.第1节,“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

(1) “想要得”和“羡慕”这两个词,英文都作desire,但在希腊文是两个不同的字。“想要得”,意思是“竭力想得到”,它描述外面的行动。第二个词“羡慕”,意思是强烈的爱好,指里面的动机。这两个词合起来告诉我们,一个事奉神的人出于单纯的动机,内心强烈的愿望,因此,有积极地要进入服事的行动。

(2) “这话是可信的”,英文作this is a faithful saying,同样的话在本书1:15;4:9;提后2:11;提多3:8也提到,表示这是信仰的基本要道,值得完全信服的。

(3) 第1节的“监督的职分”和第2节的“监督”,在原文是两个不同的字,因此含义也略有差别。第1节的“监督的职分”,意思是包含教会一切的职分,如罗12:6-8,有作劝化,有作治理等等,包括长老执事在内。但第2节的“监督”,只指监督或长老,范围小些。

(4) 保罗在第1节说的话不是责备或禁止的意思,似乎有鼓励的意思,信徒应该羡慕照神赐的恩赐,参与事奉,不但是作圣工,更是作善工(a good work)。但是事奉不只是心愿,也要在个人的品德等方面预备自己,才可以合乎主用。

2.监督的资格(2-7节)

(1) 监督与长老实际上是相同的职位。徒20:17,保罗打发人往以弗所,请教会的长老来,到20:28,保罗对他们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可见长老与监督是同一职分,不过监督重在职责方面,长老则按其灵性程度而言。

(2) 监督,英文译作overseer,意思是“从上面来看的人”,他的职责是为全体信徒的灵性儆醒,留心有谁灵性软弱,为他们代祷,用爱心劝勉,安慰,忠告,体会神的心照顾他们,牧养神的羊群,作信徒的榜样。

(3) 对监督或长老的要求有四方面:个人品德,家庭生活,灵性经历和教外名声。

(4) 第一,个人品德(2-3节)

a. “必须无可指责”。“必须”是强调语气,表示个人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无可指责”不是没有缺点,而是没有什么把柄,可以被人议论毁谤。

b. “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不是指妻子死了不可再娶,或指离婚的男人不可作监督(离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乃是指作监督的,必须忠于婚姻,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性关系纯洁。

c. “要有节制”。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在个人生活上自持,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意气用事。

d. “自守”。英文作Sober-minded,指有理智地管制自己,处理事情头脑清醒,知道轻重缓急,认真对待属灵的事。

e. “端正”,英文作good behavior,指行事正派,合乎公理,不投机取巧。在衣着方面整齐清洁,不穿奇装异服。

f. “乐意接待远人”。用爱心照顾那些应当受照顾的主仆和主内肢体。因爱开放自己的家。

g. “善于教导”。长老既然负责牧养教会,当然需要善于教导。不仅在讲台上的教导,也包括讲台以外的教导,用真理帮助信徒,使他们在灵性上长进。长老既然要教导别人,首先自己要从神,从人受教导,然后才会用神的话去教导信徒。

h. “不因酒滋事”。英文作Not given to wine(直译为不要把自己交给酒,或不要好酒)。酒本身并不是罪,乃在乎人是否用得合宜。一个作长老的,千万不要在酒量上得人夸奖。喝酒后有时态度话语会反乎平常,以致滋生事端,或者失去原则(所谓酒肉朋友,并不是好事)。这样的人就不适宜作长老。

i. “不打人”,或作不用暴力对人。在面对困难或不合理对待时,保持冷静,温和,任何境况,都不还手。不打人也包括不用言语打人。

j. “只要温和”。与“不打人”相配合,消极方面不打人,积极方面要温和,体谅别人,言语用盐调和,有恩典,宽容,不计较别人的过失。

k. “不争竞”。“争竞”有爱慕虚荣,属血气的成分。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坚持自己的意见,除非有不合真理之处。主耶稣是和平之君,长老和传道人也要作和平之子。

l. “不贪财”。“贪财”是万恶之根。长老和传道人是事奉神,不是事奉玛门(钱财)。假教师的特征之一是贪财,但保罗教导信徒,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贪财的长老和传道人必然受引诱,偏离真道。

(5) 第二,家庭生活(4-5节)

a. 长老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圣经很注意家庭的生活,所以作长老的应知道如何善于管理自己的家。因为治理一个家和治理一个教会有相同的原则,就是爱和敬虔。不能用强硬的手段,需要作父母的心。

b. 长老的家庭生活必须成为信徒的榜样。“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5节)长老不能在教会中表现得很热心爱主,但是回到家里,却没有将在教会中对信徒所讲的实行出来,不能在家人中间以身作则,以致儿女怀疑这信仰是真实的吗?

c. “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此句中文和合本圣经小字做“端端庄庄的使儿女顺服”。这里“端端庄庄”指长老本身的态度,“端端庄庄”就是以自己敬虔的言行来影响儿女。敬虔的父母就会带出顺服的儿女。

(6) 第三,灵性经历(6节)

a. “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表示作监督或长老的,必须在灵性方面,在信仰和真道上有相当的经历,经过时间的考验,如此才可以选立。

b. “恐怕他自高自大”。因此这样的职位会使在灵性上根基不稳的,产生自高自大的心态。尽管有些初信主的很爱主,热心,肯尽力服事,但生命的成长不是速成的,需要一定年日的学习锻炼,过快的让他作教会领袖,不是爱他,反而是害他。

c. “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这句话不应当被理解为,自高自大的就像魔鬼那样灭亡了。这里的“刑罚”是“定罪”或“罪crime”的意思。魔鬼因自高自大,神定了他的罪。如果人也自高自大,他是犯了魔鬼所犯的罪,照样,也要被定罪。不过基督徒有基督的宝血,犯罪的人可以自卑认罪,求主的赦免。但魔鬼却要担当他罪恶的刑罚。

(7) 第四,教外名声(7节)

a. 基督徒不贪图好名声,但在教会有职位的人却要有好名声,不是自己去争取,乃是别人见到你的好行为,对你产生敬服的心。不只是在教会内,就是在不信的外人中间,也要有美好的见证。

b. 好名声不是从地位,学问,财富而得来的,乃是凭品德与行事为人而得来的。所以好名声就是好见证,作福音的见证,吸引未信的人来寻求真理。

c. 没有好名声,自然就有把柄被人毁谤,以致教会和神都受诽谤。所以作监督或长老的品德十分重要,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乃是关于福音的见证。生活行为败坏的教会领袖,就像主耶稣在太23:13责备法利赛人的话,“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门也不容他们进去。”

d. “落在魔鬼的网罗里”。网罗是用来捕捉猎物,使牠失去自由。作长老的若在不信的人中间没有好名声,魔鬼正好利用这缺点,叫人对教会所传的道反感。

(8) 综合以上对监督或长老的要求,选立监督或长老应十分慎重,而被选立的也要战兢恐惧,知道自己不配,离神的要求还很远。若能这样谦虚谨慎,追求长进,成为信徒的榜样,才是应有的态度。

四、 执事的资格(8-13节)

1.第8节,“作执事的也是如此”,表示上文所要求于长老的条件,也适用于作执事的,也是着重个人品德,家庭生活,信仰的根基,各方面要有好见证。

2.“执事”,原意是服事者,重在事务的服事。从使徒行传6章看,执事是专心处理教会的各项事务,有时也作传福音的工作,如司提反,腓利。对执事的要求如下:

3.第一,个人品德(8-10节)

(1) “必须端庄”。与上文第2节论作长老的应该“端正”相似,就是要庄重,诚实。

(2) “不一口两舌”。“一口两舌”就是两面讨好,说话不诚实,迎合人的喜好。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而不是实事求是,站在真理一边。这样的人,不适合作执事。执事的工作多半有关教会事务方面,容易引起争端,所以执事在言语上要特别谨慎。

(3) “不好喝酒”。与上文的“不因酒滋事”意思相似。

(4) “不贪不义之财”。“不义之财”就是不法的钱财,不是神赐给的,而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执事经办教会各种事务,接触钱财较多,要抗拒钱财的引诱。

(5) “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9节)。这节经文,有些英文版本作“holding the mystery of the faith in a pure conscience”,直译为“以清洁的良心持守真道的奥秘”。

(6) “真道的奥秘”指信徒信仰的基本要道。为什么说是“奥秘”呢?因为这些要道过去是众人不知道的,现在藉着神的启示显明出来了。这奥秘可以体会是福音的奥秘,就是外邦人与犹太人一样,可以因信称义,在教会中同为一个身体。

a. 当时的教会由两部分人组成:犹太人信徒与外邦人信徒。虽然他们都信了主,但有些信徒犹太教思想的影响还存在,作执事的就有护卫真理的责任,不容许教会受异端或错误观点的伤害,与作长老的一起,保持真道的纯正。

b. 怎样固守真道的奥秘?存清洁的良心,就是对待两部分的信徒,以及处理教会各项事务,以一个清洁的良心来对待。不偏离真道,不存成见或偏见,只按着神的旨意,真正实现外邦人与犹太人,藉着福音,“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达到教会的合一。

4.第二,家庭生活(11-12)

(1) 第11节,“女执事也是如此”。“女执事”此词在中文和合本圣经的小字作“女人”,有的英文版本译为妻子,即执事的妻子。“女执事也是如此”,意思是对执事的妻子的要求与执事的一样。第11节说,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可见,圣经对执事的妻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这样,才能帮助丈夫的服事。

(2) 罗16:1曾提及非比姊妹是女执事,看来圣经是有女执事这种职分,女执事与男性执事要求一样,但在这处经文,似乎指执事的的妻子为宜。

(3) 在家庭生活方面,对执事的要求和对作长老的一样,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作执事的不可以因为教会的服事,而忽略了照顾家庭和儿女的责任。

5.鼓励的话(13节)。“因为善作执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并且在基督耶稣里的真道上大有胆量。”这句话也可作为这段经文(8-12节)的小结。

(1) 忠心地善作执事,就可以得到美好的地步。“美好的地步”可以有两方面的意思:

a. 或许指日后可能蒙主使用而成为长老,可以说,作执事实际上是作长老的试验阶段。若能善作执事,必定忠心,爱主,生命长进,达到美好的地步。

b. 也可指将来在主面前得荣耀与奖赏,真正达到美好的地步。

(2) 善作执事,在基督耶稣的真道上大有胆量。

a. 这是对善作执事的一种奖赏和福分。忠于所托付的,有主的同在,灵里有自由,就有胆量为主作见证。初期教会七位执事中的司提反和腓利就是在真道上大有胆量。

b. “大有胆量great boldness”是一种属灵的勇气,是与神相交的结果。箴28:1说,“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但以理堵了狮子的口,他三个朋友灭了烈火的猛势。义人,正直的人有神的同在,就无所畏惧。

五、 背诵经文:(3:4,5)

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