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棣法 George F. DeVol

棣法 George F. DeVol

棣法(棣乔治,George F. DeVol)于1871年3月8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Maryland)。高中毕业后,乔治希望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医疗宣教士。入学第一年,乔治看到广大禾场的需要,去海外宣教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亦想起父亲多次表达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到世界各地传福音给世人。于是,他为此殷切祷告,一天后即签下海外宣教士自愿同意书。

他的妻子法伊莎比他早到中国。1899年春天,法伊莎的服事工场位于南京北方约25哩的六合,自此以后,她将20年的时光全部投入于这个小镇。在她父亲去世后,她写信给母亲,坦承因为如此巨大之忧伤,原本因服事主而喜乐的心被无限的失落感所充斥,但圣灵的安慰是如此真实与及时,使她深刻地感受到上帝的恩手在扶持着她,免得她坠落至绝望的深渊。她也提及自己在中国的事奉并未动摇,同时也相信上帝对她的呼召绝不会错。

三个月后,棣法医生踏上中国宣教之路,与法伊莎一同携手为中国宣教而努力。婚后,夫妇俩一起投入妇幼医院与南京贵格会的宣教事工。就在棣法逐渐融入到中国的环境之后,方始警觉到鸦片的可怕。他发现愈来愈多的中国人受到它的毒害,往往到了无可自拔的地步。因此,棣医生在医院增加了戒毒的事工,他不只要帮人找回自主能力,也要领人来到神面前,认识那位真正对生命握有主权的造物主。

1901年秋天,他们正式定居于江苏六合,为那里的民众施诊医病,并协助玛格丽特在那里的福音事工。他们在六合租了房子,作为住院病房,许多人因住院而有机会认识神,接受耶稣为他们的救主。棣医生先后帮助三十个人戒除鸦片;法医生则针对妇女和小孩的需要,给予特别的诊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基督的爱是不分性别、年龄、国界或社会阶级的。

夫妇俩除了专注于临床医疗诊治外,也注重当地医疗人才的培养和训练。不久,他们的中国助手已具备专业护理人员的素质。在付出爱心之同时,他们也把福音的种子撒入病患者的心田。到1904年时,他们已赢得40多人对基督教有好感,六合教会的信徒也已增至26人。

棣法一直很难适应中国江苏的气候,同时他在医疗及福音投注的心力远超过他身体所能负荷的,故此他的健康情况日益恶化。1904年秋天,宣教委员会同意他们返美休假。在美期间,棣法为六合新医院大楼筹建计划迫切祷告也四处奔走,虽然肠胃病与喉咙痛的问题持续困扰着他,他仍然为筹建医院的事情到处演讲。每次讲话他都可感到喉头灼热的痛楚,但一想到六合民众的需要,他就勉励自己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顾及自己身体的软弱。

1907年1月10日,医院的硬体终于完工了,虽然经费严重不足,但新医院(和平医院)的建造已将所有的经费运用发挥到极致了。据医院当年的年报,棣医生与法医生那一年所看的病人有一万多人,其中两百多人为住院病患者。那时,在乡下地方迷信盛行,因此棣法夫妇所要做的不仅是单纯的看诊,还要建立民众正确的就医与用药观念,这可说是比看病更为艰钜的任务,往往需要长期反覆的叮咛,方能见效。

繁多的工作使棣医生根本无法停下来。1917年12月,棣法的颈部出现一个令他疼痛难忍的疔,那是在为病人动手术时,不慎伤到自己的后果。一开始时只是一个小疔,当逐渐扩大后,让他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当他病倒后,当时在南京支援的法伊莎立刻前来六合。

眼看棣法的病情愈来愈恶化,六合地区的信徒开始为他迫切地祷告。棣医生自知在世的时间无多,就握着同工的手,勉励他们要为兴旺福音坚持到底。他已经预备好接受上帝的旨意,不论是生是死,他都感恩领受。在临终弥留之际,他将爱妻法伊莎叫到床边,问她说:”这些年来,我们有缺乏没有?”法伊莎强忍泪水回答说:”没有缺乏!”在物资缺乏的中国,他们生活十分清苦,但听到这话,棣医生心中甚觉安慰。1917年12月30日,棣法医生在病榻上息了一生的劳苦,归回天家。

由于太多人感念棣医生生前的帮助与照顾,大约有三千多人参加了和平医院为他举行的追思会,人们为长江下游地区失去一个强而有力医疗福音使者深感痛心,会中频频传出啜泣声。如果用一种特质来形容棣法医生的话,那就是他的爱心和同情心。他对人有发自内心的怜悯,不论贫富、老少或贵贱,凡走进和平医院的人,棣医生都完全地接纳他们,并使他们带着希望离开。棣法医生离世时年仅四47岁,他烧尽自己的一生为耶稣。

法伊莎直到去世前仍心系中国,因为那是她与棣法奉献一生的地方。她在病榻上呼召她的三个孩子—-查尔斯、凯萨琳以及以斯拉:”谁愿意回去中国传福音?”虽然在中国的生活清苦,而且又要失去他们的母亲,但她的三个儿女皆愿意回应她的呼召,前往中国。成年后,这三个孩子都成为中国及印度的宣教士。法伊莎去世时年仅51岁,在她的墓碑上,仅刻着她的名字、存殁年份以及她最看重的身分—-中国宣教士。

南京六合区基督教堂,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前街24号。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基督教贵格会美籍传教士和爱华从南京至六合传教,在县城内设布道所,办学校,开诊所。1924年,在县城前街建六合县基督教堂,正式成立教会。抗日战争期间,停止活动。1946年恢复活动,并在瓜埠镇太平集、水家湾、陆桥镇等处设立分堂。南京解放初,进堂人数约20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1984年1月1日,恢复正常宗教活动。六合撤县设区后,改用今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