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海雅西 Jesse Boardman Hartwell

海雅西 Jesse Boardman Hartwell

海雅西(Jesse Boardman Hartwell)于1835年出生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个牧师的家中,他年幼时即喜爱向小伙伴们传福音。他俨然以临时牧师的地位自居,在绿树浓荫下,招聚并带领小朋友们敬拜神。左邻右舍的小孩子们都很爱听他讲说圣经和耶稣的故事。其宣教和领袖之天赋自小即显露出来。

当他八、九岁的时候,常于临睡前,跟姐姐们在牀前祈祷。每日若作了错事,或不开心的时候,他 必定独自找个安静的地方向上帝倾诉。故他从小就养成了祈祷的习惯,并积累不少属灵的经验。

1858年海雅西23岁时,被按立为牧师。同年7月,美南浸会海外传道部差派他去中国宣教。在旅途中,他一有空,便找船员们谈道,不少船员因他所传的福音而接受了基督的救恩。一天黄昏,他所乘的那艘帆船,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全船的人皆大声哀号,惊慌失措。惟有海雅西牧师夫妇安静地跪在船舱里祷告,求神止息风浪,保守众人平安。不久果然风平浪静,全船的人莫不为此欢欣感谢神。

1860年底,海雅西夫妇抵达山东的烟台。次年1月,便迁居登州府(今蓬莱)。从此便开始了千辛万苦的福音拓荒工作。他们初抵蓬莱时,人地两生,困难重重。光是租房子的问题,就令他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当地居民对西人怀有疑惧和敌意,所以谁都不肯租房子给他们。几经周折,最后总算租到一所平房居住。这所平房,日后就成了浸信会在山东的第一所教会。

在迷信与排外情绪很强的环境里传福音绝非易事,例如,教海雅西山东方言的老师吴蠢樵先生,一见面就对海雅西说:”我的条件是,教书尽管教书,我可不能信道。”后来,由于海牧师的真诚与爱心,这位吴先生居然相信了耶稣,并且接受浸礼加入教会成为会友。由于他信仰诚笃,热心事奉神,不久被选立为执事,稍后又被按立为牧师,因此,他成为山东省浸信会的第一位执事,也是蓬莱的第一位中国籍牧师。

除宣教工作外,海雅西牧师亦十分注重神学教育。1893年,他在蓬莱创办了一个神学班,每天上课两次,以查考圣经、培灵,和栽培教会领袖为宗旨。这就是华北第一所浸信会神学院的雏型。后来有美国人布什先生(Mr. J. C. Bush)为纪念他的父母,捐献美金万元,用以扩建神学院。海雅西就用这笔捐款,在黄县东门外兴建起一幢楼房,兴办起一所”布式神道学校”,为教会培训传道人才。他的师母也在蓬莱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这就是华北女校的前身。

清咸丰十一年,美国浸信会在蓬莱创立登州浸信会,建立教堂,时为我国华北地区最早的浸信会组织和教堂。同治十一年(1872),登州浸信会于县城画河南段西侧建基督教堂,时称“登州圣会堂”。

登州圣会堂原为美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1987年修缮。东部礼拜堂为单层结构,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有洗礼池,两侧为更衣房,堂内可容纳近400人。西部钟楼旧为三层,顶楼木梁上悬铜钟,每值礼拜日,钟声响彻全城,1987年改造为二层结构,一层为玄关(过厅),大门面西,有两门向东通礼拜堂,二层为储藏室。先后在该堂传教的美国传教士中,以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的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组织第一位派往国外的女教士。自1987年始,每年都有外国游客专程到蓬莱参观,拜谒立于1915年的“大美国慕拉第女士遗爱碑”。

华北浸会神学院的前身为卜氏神道学校,由美南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浦其维创办,初设于登州,后迁至黄县小栾家疃。 1931年,由于山东复兴的影响,卜氏神道学校改组为华北浸会神学院,以适应培养传道人的需要。院长柯理培。学生由10人左右增加到一百多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柯理培等传教士被关进日军集中营,神学院停办。